(1217—1276)溫州樂清人,字聲伯,號蒙川、質翁。少讀于雁蕩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試入太學。以上書忤執政,安置南安軍。及還,復極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慶軍節度掌書記,由學官試館職。歷監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書兼工部尚書、中書舍人。元兵陷臨安,陳宜中謀擁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羅浮病卒。有《蒙川遺稿》。 劉黻的詩文(207篇)
劉黻從他童年開始,就在家鄉雁蕩山僧舍讀書求學,前后達二十多年之久。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考入太學。這時正當蒙古災金面下,南宋朝這黑暗腐敗,妖邪當道,忠良被貶。宋理宗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六月,臺官丁大全誣逐右丞相董槐,劉黻,陳宜中等六人率領太學同舍坐優闕上書抨擊丁大全,得罪了執政者,被遣送南安軍安置。臨走前,劉黻回家向母親告別,他母親不僅沒有責怪他,相反地對他的忠勇行為頻加勉勵。她說:“做人臣的就是要忠直不怕死。為國盡忠直諫而獲罪,這是沒有什么可怕的,你就快去吧!”母親的話溫暖了他的心,給了他莫大的鼓勵和安慰!
南宋開慶元年(公元1259)十月,丁大全因罪罷免后,劉黻回到了太學。不久,待御史陳垓誣劾程許,右正言蔡榮誣劾黃之純。劉黻面對忠良去位,憂憤不平,再次率領太學同上書理宗皇帝,揭露陳,蔡罪惡,并指出當今是“軟媚者全身,鯁直者去國”,為忠良伸張正義。以后,他還在《諫游幸疏》中,思古撫今,以歷史經驗教訓,勸理宗皇帝憂勤治國,不要逸樂喪志。他在《論內降恩澤》中,勸阻皇帝妄加賞賜。甚至還提出了:“天下的事應當與天下的人共有,共同治理;不要以為是皇帝個人私有就可以為所欲為的??!”他的這些忠鯁之言,不僅沒有被采納,相反因為他直接觸犯了當時宰相賈似道,遭到了壓抑和排擠。
后來,劉黻由昭慶軍節度掌書記,升監察御史,累官至吏,工部尚書。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劉黻因母親病故返回鄉里持孝。這時國事愈非,繼裹,樊失守,元伯顏率軍攻下鄂州,沿江東下,賈似道在群情呼吁下,被迫出兵,但又無心抵抗,敗退揚州,江上全面潰師,南宋水陸軍主力喪失殆盡。賈似道去位并死在貶斥途中,溫州人陳宜中為宰相。這時已勢如累卵,陳宜中無法挽回敗局。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國都臨安陷落。陳宜中,張世杰,陸秀夫等到擁立益王瘴為天下兵馬都元帥,廣王禹為副元帥。同年五月移帥府至福州。立趙瘴為端宗,改元景炎。就是這危難之秋,劉黻毅然離家奔赴國難,來到福州共謀救國。陳宜中任左丞相,劉黻,陳文龍為參加政事,張世杰為樞密副使,重振抗元之師??墒切蝿菁眲夯?,同年十一月溫州失守,元軍直逼福建,益王在陳宜中等扶護下渡海逃至廣東潮州,劉黻隨軍到了羅?。ń駨V東省增城縣境內),不幸患病去世,終年六十歲。夫人林氏得知消息后,見國事已非,為保全名節,攜帶家人投海為國殉難,可謂全家忠烈!
劉黻著有《諫坡奏牘》,《薇坦制稿》,《經惟納獻》諸書,他航海時隨身攜帶,不幸于途中散失不存。劉黻亡故后,他的弟弟應奎裒集詩文殘稿編為《蒙川遺稿》十卷,現只存傳四卷,只是蒙川著作中很少的一部分了,劉黻的詩文淳泊奮勵,寄意深遠,深深表達了一個愛國者的思想情感。
劉黻生長在南宋末危難之秋,早在太學讀書時就伏闕上書抨擊權奸,屢遭貶斥壓抑;尤其是在國都陷落敗亡之時,毅然奔赴國難;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存亡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表現了一個愛國者的忠勇。他是溫州歷史上令人敬仰和懷念的人物,現如今,樂清縣西聯鄉左原嶺頭還有劉黻的衣冠冢。
杜工部。宋代。劉黻。 禾黍秋深泣亂惱,盡將歲月付於詩。天高有語云霾隔,夜半無眠神鬼知。心抱孤忠生已晚,身逢多難死應遲。自從大雅收聲后,賴有篇章續楚辭。
餞潘吳二察院去國五首 其五。宋代。劉黻。 生節雷聲午夜殘,囊封一疏奪冰寒。先生此去非沽譽,留與時人作樣看。
園翁。宋代。劉黻。 租得西山數畝園,自甘學圃竟窮年。芟鋤如秉太史筆,種接應分造化權。編竹為防鄰犬踐,蟠花不礙樹禽眠。圣朝徵士惟科目,束帛無因到爾前。
東坡竹石。宋代。劉黻。 坡翁北歸留戲筆,數竹離奇生磈石。世如有鳳必先知,碌碌凡禽誰得識。風不聲兮月不影,山僧笑我移枯瘠。嶺恥每苦煙瘴深,煙瘴何曾禍忠直。天使無垢來此邦,要與坡翁發真跡。大書特書等傲岸,方寸一虛隘八極。何年移植蓬萊宮,清風逼人寒半壁。枝可磨,葉可摘,石上根,祗如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