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云摶、公約。后更名鶚,字鐵云(劉鐵云[1]),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洪都百煉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后,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后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劉鶚的詩文(249篇)
出身家學
劉鶚出身官僚家庭,但不喜科場文字。他承襲家學,致力于數學、醫學、水利、音樂、算學等實際學問,并縱覽百家,喜歡收集書畫碑帖、金石甲骨。其《鐵云藏龜》一書,最早將甲骨卜辭公之于世,“甲骨四堂”中的二堂(羅振玉號雪堂、王國維號觀堂),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劉鶚的影響。而劉鶚所刊刻研究三代文字的《鐵云藏龜》等書,更是其拓印、系統研究古文字及其演變過程的代表作。
人物生平
早年科場不利,轉而行醫和經商。光緒十四年(1888年)至二十一年,先后入河南巡撫吳大澄、山東巡撫張曜幕府,幫辦治黃工程,成績顯著,被保薦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以知府任用。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應外商福公司之聘,任籌采山西礦產經理。后又曾參與擬訂河南礦務機關豫豐公司章程,并為福公司擘劃開采四川麻哈金礦、浙江衢嚴溫處四府煤鐵礦,成為外商之買辦與經紀人。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事起,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劉鶚向聯軍處購得太倉儲粟,設平糶局以賑北京饑困。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以“私售倉粟”罪把他充軍新疆,次年死于烏魯木齊。
社會關系
即便如此“謗滿天下”,劉鶚在當時還是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在政治上,他依靠父親劉成忠和王文韶,李鴻藻的“年誼”關系,和李鴻章,張曜的同僚關系,以及自己和李鴻章之子李經方(季皋),李經邁(少穆),王文韶之子王稚夔,王鈞叔等人的關系,走通蕭王善耆,慶王奕勖的門路,和一時號稱清流的官吏如端方,徐琪,趙子衡,宗室的溥佟,以及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社會活動也極其活躍,除了太谷學派同學之外,他和宋伯魯,汪康年,方藥雨,沉藎,狄楚青,大刀王五等人也是至交,先后參加了東文學社,農學會,保國會,救濟會等社會團體。對外方面,因福公司的關系,和英國,意大利商人關系密切。同時,和日本駐華公使也有交往。自己在北方掌握了天津“日日新聞”一張報紙,在南方則和上海的多家報紙均有緊密聯系,足以左右一些輿論。有著這樣復雜的國內外的背景,劉鶚雖僅有候補知府銜,卻無形中具有一定的社會勢力,因而遭人所忌,被誣流放。
治河業績
劉鶚的父親劉成忠善于河工算學,熱衷于西方新興的科學技術。劉鶚秉承家學,結合他一八八八年在河南,山東等地治理黃河的實踐經驗,寫有“治河五說“,”三省黃河全圖“,”歷代黃河變遷圖考“,”河工稟稿“。其中,”治河五說“,”三省黃河全圖“和”歷代黃河變遷圖考“,再加上算學著作“弧角三術”,“勾股天元草”,在劉鶚生前即有刊本。這五部著作,使劉鶚的治河業績被統治者初步認可,并因“學術淵源,通曉洋務“被推薦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考驗,”以知府用“。
愛好擅長
早年學醫的劉鶚,在揚州一度懸壺濟世,寫有“溫病條辨歌訣”和“要藥分劑補正”?!袄蠚堄斡洝敝心莻€搖串鈴走四方的郎中老殘,就是他自己的寫照。
劉鶚精通樂律,是廣陵琴派的傳人,曾為其琴師張瑞珊先生刊刻了“十一弦館琴譜”,還刻有“抱殘守缺齋手抄琴譜”(現存殘稿),并喜歡收藏古琴。他所藏的唐琴“九霄環佩”,琴面有黃庭堅題記,后來歸入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近世四大名琴之中。在繁忙實業之余,劉鶚還熱衷于收藏古物碑帖,研究三代文字。他的“抱殘守缺齋珍藏碑帖”,“抱殘守缺齋中頭等碑帖”(殘頁),“抱殘守缺齋書畫碑帖目”,以及近人鮑鼎所輯的“抱殘守缺齋藏器目”,雖非他藏品的全部,也足見其收藏的廣博精深。
他早年即與羅振玉結識于淮安,延羅為西席,之后更是結為兒女親家。羅振玉和最早接觸甲骨文字的日本學者內藤湖南,接觸殷墟甲骨,便是得見劉鶚收藏。受羅振玉影響很大,后與羅結為姻親的王國維,與劉鶚四子劉大紳友情深厚,同隨羅振玉游學東瀛。所以可以這么說,“甲骨四堂''中的二堂,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劉鶚的影響。而劉鶚所刊刻研究三代文字的“鐵云藏龜”,“鐵云藏貨”,“鐵云藏印”和“鐵云藏陶” ,更是其拓印,系統研究古文字及其演變過程的代表作。
理念主張
劉鶚生當封建王朝統治即將徹底滅亡的前夕,一方面反對革命,同時也對清末殘敗的政治局勢感到不安和悲憤。他認為當時“國之大病,在民失其養。各國以盤剝為宗,朝廷以□削為事,民不堪矣。民困則思亂”(給黃葆年的信)。他要求澄清吏治,反對“苛政擾民”,以緩和階級矛盾。在西方文明潮水般涌入的情況下,他開出的“扶衰振敝”的藥方是,借用外國資本興辦實業,筑路開礦,使民眾擺脫貧困,國家逐步走向富強。他在給羅振玉的信中說:“晉礦開則民得養,而國可富也。國無儲蓄,不如任歐人開之,我嚴定其制,令三十年而全礦路歸我。如是,則彼之利在一時,而我之利在百世矣?!钡诘蹏髁x對中國加緊侵略步伐并大肆進行經濟掠奪的情況下,劉鶚對外商又多所遷就,其所定之制往往有損于國家主權和人民利益,因此“世俗交謫,目為漢奸”。
學派
劉鶚信奉太谷學派,為太谷學派創始人周太谷弟子李光炘的得意門生之一。他曾在給黃葆年的信中說,“一事不合龍川(李光炘')之法”,“輒怏怏終夜不寐,改之而后安于心”。又在《老殘游記》中借玙姑與黃龍子之口宣揚他所承襲和發揮的太谷學派精義,以為宋儒理學的理、欲之分不近人情;在處世接物上倡導以人情為根據,做到“發乎情,止乎禮義”。同時認為儒、釋、道三教殊途同歸,其根本都在“誘人為善,引人處于大公”。他又在給黃葆年的信中說,該派的“圣功大綱,不外教養兩途”,推黃“以教天下為己任”,而自承“以養天下為己任”。太谷學派之精神對劉鶚一生思想、行事及小說創作都有深刻的影響。
送鄺將軍元帥還郴古詩十首 其五。清代。劉鶚。 桓桓鄺將軍,擬歸集精兵。涼秋八九月,佇看官陂平。其馀持土苴,不戰將自傾。與子當并驅,笑敚南雄城。
偶題。清代。劉鶚。 客言不可信,可信惟至理。惟理茍可行,不可即中止。倘或徇客言,事變無定體。問客謝不知,積謗俱在己。尚觀理若何?勿為客所使。題詩置座右,聊識吾過爾。
題集賢全大學士三首 其一。清代。劉鶚。 高齋坐深夜,幽事亦可悅。恨無千黃金,夜夜買明月。買之匪有他,憐月有圓缺。愿言月長圓,不照人離別。
題贛太守文山與曾通判崖山追劄子后。清代。劉鶚。 古人重友誼,不計官崇卑。況以桑梓親,謙厚浮情辭。節物重稠疊,翰墨光淋漓。不諂亦不瀆,二老真吾師。題詩語薄俗,勿以富貴移。
夜坐有感四首 其二。清代。劉鶚。 禍福當求已,行藏欲問天。干戈今更盛,涂炭愈堪憐。痛恨儲胥缺,何由郡國圓?恨無雙羽翼,飛訴至尊前。
仲宜以所植菊花見貽,以詩答之。清代。劉鶚。 新移初種菊,送與老夫看。粲粲黃金盞,煇煇白玉盤。雖遲偏有趣,欲罷更憑闌。烏府多松柏,相期共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