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友誼,不計官崇卑。況以桑梓親,謙厚浮情辭。
節物重稠疊,翰墨光淋漓。不諂亦不瀆,二老真吾師。
題詩語薄俗,勿以富貴移。
題贛太守文山與曾通判崖山追劄子后。清代。劉鶚。 古人重友誼,不計官崇卑。況以桑梓親,謙厚浮情辭。節物重稠疊,翰墨光淋漓。不諂亦不瀆,二老真吾師。題詩語薄俗,勿以富貴移。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云摶、公約。后更名鶚,字鐵云(劉鐵云[1]),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洪都百煉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后,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后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
劉鶚。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云摶、公約。后更名鶚,字鐵云(劉鐵云[1]),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洪都百煉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后,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后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晚步張鞏田間。元代。麻革。 地入荒蕪過客稀,村深門巷暮山圍。悠悠獨鳥穿云下,策策寒烏掠日飛。人事百年梧葉老,秋風萬里稻花肥。兵塵河朔迷歸路,惆悵平沙送夕暉。
贈張濆榜頭被駁落。唐代。趙嘏。 莫向花前泣酒杯,謫仙依舊是仙才。猶堪與世為祥瑞,曾到蓬山頂上來。
潢上釣魚得四十九枚戲成小詩。清代。李英。 偶結西河叟,朝朝駐水濱。誰知麋鹿性,還與白鷗親。草伏情偏劇,風餐歲更貧。因思游北固,曾作釣鱸人。
過天臺。宋代。王十朋。 目逆神仙路,丹成未暇躋。雪深封佛壟,云暗鎖桃溪。流水無還有,亂山高復低。欲尋劉阮洞,歸路恐成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