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乎,蟪蛄生不知春秋,變滅頃刻猶王侯。歸來乎,五陵草木盡披偃,昨日秋螢滿梁殿。
廢興反掌元非難,海水清淺塵瀰漫。吾寧終老青山間,猿吟鶴唳聊醒顏。
歸來乎,喚童子,治我圃。無使霜后菜本枯,禦寒更遣窗重糊。
從教壯士嗤為儒,我價自若照乘珠。文章烏足存古道,底用詞源三峽倒。
功名已付雨中花,意思要同窗外草。歸來乎,常笑張子房,崎嶇愿封留。
何如大澤披羊裘,忘機傲兀臨溪流。富貴不足回其頭,高風千載誰當儔?
歸來乎,故園之菊今應(yīng)存,此事欲與淵明論。孤松獨撫倦飛鳥,出岫雅愛無心云。
明當秋風月在酉,粳稌初黃催釀酒。
群公見和又答四首 其一。清代。劉鶚。 歸來乎,蟪蛄生不知春秋,變滅頃刻猶王侯。歸來乎,五陵草木盡披偃,昨日秋螢滿梁殿。廢興反掌元非難,海水清淺塵瀰漫。吾寧終老青山間,猿吟鶴唳聊醒顏。歸來乎,喚童子,治我圃。無使霜后菜本枯,禦寒更遣窗重糊。從教壯士嗤為儒,我價自若照乘珠。文章烏足存古道,底用詞源三峽倒。功名已付雨中花,意思要同窗外草。歸來乎,常笑張子房,崎嶇愿封留。何如大澤披羊裘,忘機傲兀臨溪流。富貴不足回其頭,高風千載誰當儔?歸來乎,故園之菊今應(yīng)存,此事欲與淵明論。孤松獨撫倦飛鳥,出岫雅愛無心云。明當秋風月在酉,粳稌初黃催釀酒。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云摶、公約。后更名鶚,字鐵云(劉鐵云[1]),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洪都百煉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zhèn)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qū))。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后,終生主張以“教養(yǎng)”為大綱,發(fā)展經(jīng)濟生產(chǎn),富而后教,養(yǎng)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yè),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qū)崿F(xiàn)太谷學派“教養(yǎng)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zhàn)、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
劉鶚。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云摶、公約。后更名鶚,字鐵云(劉鐵云[1]),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洪都百煉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zhèn)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qū))。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后,終生主張以“教養(yǎng)”為大綱,發(fā)展經(jīng)濟生產(chǎn),富而后教,養(yǎng)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yè),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qū)崿F(xiàn)太谷學派“教養(yǎng)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zhàn)、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陽羨溪山好,吾將老、曾見昔賢心。念此語空留,買田未遂,桃源一別,舊路難尋。
嘆人生,幾回王子棹,徒付伯牙琴。爭似山人,煙霞占斷,洞天深隱,高臥長吟。
風流子 用顧東橋韻,寄史恭甫。明代。夏言。 陽羨溪山好,吾將老、曾見昔賢心。念此語空留,買田未遂,桃源一別,舊路難尋。嘆人生,幾回王子棹,徒付伯牙琴。爭似山人,煙霞占斷,洞天深隱,高臥長吟。向仙臺佛窟,看紫煙斂散,白日升沉。時聽端流激玉,巖溜淙金。更健步堪游,底須策杖,直鉤可釣,不用敲針。何日扁舟滆水,獨訪云林。
元夕大風雨。宋代。范成大。 河傾海立夜翻盆,不獨妨燈更損春。凍澀笙簧猶可耐,滴皴梅頰勢須嗔。
贈張濆榜頭被駁落。唐代。趙嘏。 莫向花前泣酒杯,謫仙依舊是仙才。猶堪與世為祥瑞,曾到蓬山頂上來。
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十六首。清代。曾國藩。 猴鶴沙蟲道并消,誰分糞壤與芳椒?昨來皖水三河變,堪痛阿房一炬焦。勾踐池邊醪易醉,田橫墓上酒難澆。同袍才俊雕零盡,茍活人間只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