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何曾路不平,薰風(fēng)秋氣往來輕。珠江吞卻鄱陽月,百粵長空萬古明。
喜吼萬慧均二公從匡廬奉佛舍利還 其一。明代。釋今無。 腳底何曾路不平,薰風(fēng)秋氣往來輕。珠江吞卻鄱陽月,百粵長空萬古明。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jīng),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jiān)棲賢院務(wù),備諸苦行,得遍閱內(nèi)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dǎo)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jīng),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jiān)棲賢院務(wù),備諸苦行,得遍閱內(nèi)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dǎo)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汗血曾勞百戰(zhàn)場,空遺踣鐵在文房。硯臺夜跡元霜滑,筆陣朝沖紫霧香。
削玉謾勞龍作劑,藏金聊藉豹為囊??蓱z一蹶無人識,卻欲追蹤后二王。
詠馬蹄墨一首柬留守鄭廣之玉峰李景輝二知己。明代。童軒。 汗血曾勞百戰(zhàn)場,空遺踣鐵在文房。硯臺夜跡元霜滑,筆陣朝沖紫霧香。削玉謾勞龍作劑,藏金聊藉豹為囊??蓱z一蹶無人識,卻欲追蹤后二王。
贈筠州司戶施文叔二絕句 其一。宋代。王庭圭。 高軒過我不停輪,風(fēng)袂飄如出嶺云。渭北江東無盡意,何時重得細(xì)論文。
別饒子聞 其三。明代。尹臺。 軺車戒嚴(yán)命,肅肅指南彊。念子遠(yuǎn)行邁,執(zhí)手衢路旁。拊劍激清瑟,悲歌慨以慷。矯矯云中鵠,翩翩厲鳴翔。戢羽乍同止,展翮忽一方。欲從不可得,即置終難忘。愿勖崇明德,功業(yè)期自揚(yáng)。
夜宿劉將軍園亭 其二。清代。申涵昐。 仗劍從戎去,堂留綠野虛。園丁晨掃徑,奴子夜烹魚。灞上誰開壘,西湖正跨驢。清時無戰(zhàn)伐,衛(wèi)霍有閑居。
濕水謠。宋代。耶律鑄。 借問盧溝橋下水,甚時離了濕頭山。自從流入桑乾后,幾度窮兵戰(zhàn)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