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心尤自曠,不在比鄰間。一棹珠江遠,三秋薊雪還。
月篷推自看,云路悟應(yīng)閒。劫外能相憶,依稀鷲嶺山。
戊申夏日喜張百庵中秘過訪卻贈即送還朝 其三。明代。釋今無。 禪心尤自曠,不在比鄰間。一棹珠江遠,三秋薊雪還。月篷推自看,云路悟應(yīng)閒。劫外能相憶,依稀鷲嶺山。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jīng),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jiān)棲賢院務(wù),備諸苦行,得遍閱內(nèi)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dǎo)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jīng),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jiān)棲賢院務(wù),備諸苦行,得遍閱內(nèi)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dǎo)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漁父。元代。吳鎮(zhèn)。 舴艋為舟力幾多。江頭云雨半相和。殷勤好,下長波。半夜潮生不那何。
挽四世伯祖忠襄公詩。明代。毛可珍。 西風憑吊景前賢,豸繡威名著簡編。暫建朱幡辭北闕,獨乘驄馬駐南天。擐躬甲胄平諸峒,橫槊鴻文涌百川。恩渥九重深雨露,越臺遺構(gòu)擬淩煙。
春帖子詞二十首·十夫人合五首。宋代。歐陽修。 玉殿簽聲玉漏催,彩花金勝巧先裁。宿云容與朝暉麗,共喜春隨曙色來。
曉發(fā)。唐代。唐求。 旅館候天曙,整車趨遠程。幾處曉鐘斷,半橋殘月明。沙上鳥猶在,渡頭人未行。去去古時道,馬嘶三兩聲。
寄周表卿。宋代。王洋。 簿領(lǐng)正塵埃,天邊驛使來。姓名傳寶琰,朋舊集蘭臺。始望豈及此,故人發(fā)在哉。曾陪丞相幕,撫事勿驚猜。
鹿鳴燕會圖為旌德江溥貢士賦。明代。程敏政。 宴罷賓興日未斜,頎然豐采動京華。大鵬水擊三千里,雛鳳文騰五色霞。秋月再分丹桂粟,春風偏上紫荊花。相期更寫瓊林會,趁取才人兩鬢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