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有孤閒句,余時天外吟。生皆天地意,死亦友朋心。
日入寒松苦,云凝獨壑陰。逢人多強笑,恐忽淚沾襟。
遼陽懷頓修 其六。明代。釋今無。 爾有孤閒句,余時天外吟。生皆天地意,死亦友朋心。日入寒松苦,云凝獨壑陰。逢人多強笑,恐忽淚沾襟。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jīng),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jiān)棲賢院務(wù),備諸苦行,得遍閱內(nèi)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dǎo)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jīng),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jiān)棲賢院務(wù),備諸苦行,得遍閱內(nèi)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dǎo)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西招四時吟 其三。清代。和琳。 南山看霧起,雷為雨吹噓。淡淡秋無跡,淙淙夜不虛。池塘堪浴佛,稞麥漸倉儲。更喜羊脂厚,廚供大嚼初。
別家后次飛狐西即事。唐代。馬戴。 遠(yuǎn)歸從此別,親愛失天涯。去國頻回首,方秋不在家。鳴蛩聞塞路,冷雁背龍沙。西次桑干曲,洲中見荻花。
挽卜憐吉歹河南王。。陳益稷。 哲人萎矣棟梁傾,回首西風(fēng)涕暗零。三世功名今古史,百年過客短長亭。手扶紅日名猶在,身就黃粱夢不醒。記取汾陽舊勛業(yè),紫薇留種繼芳馨。
觀史而倦輒成短句意或有在不復(fù)次第覽者幸貸其拙云 其六。。倪岳。 五代悠悠轉(zhuǎn)盻間,安榮不動卻如山。但知長樂全身地,大節(jié)孤忠總是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