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驅曾傍塞,逐伴卻來歸。博道成金注,高山負玉徽。
雙江援旅絕,五嶺戍兵稀。為問誰專閫,經年未解圍。
丁亥仲春余歸自嶺右暫憩鄉園讀杜工部秦州雜詠悵然感懷因次其韻 其六。明代。陳邦彥。 載驅曾傍塞,逐伴卻來歸。博道成金注,高山負玉徽。雙江援旅絕,五嶺戍兵稀。為問誰專閫,經年未解圍。
陳邦彥(1603年~1647年),字令斌,號巖野,廣東順德龍山人。南明抗清民族英雄,嶺南三忠之首,陳恭尹之父。早年設館講學,為當時南粵碩儒名師。明亡,年屈四十的陳邦彥疾書《中興政要策論》萬言書,并參加南明廣東鄉試,中舉人,擢升兵部職方司主事,派往贛州參與軍事。1647年(永歷元年)與陳子壯密約,起兵攻廣州,兵敗入清遠,城破被捕,慘遭磔刑。陳邦彥深具民族氣節外,詩文也飲譽當時,與黎遂球、鄺露并稱“嶺南前三家”。 ...
陳邦彥。 陳邦彥(1603年~1647年),字令斌,號巖野,廣東順德龍山人。南明抗清民族英雄,嶺南三忠之首,陳恭尹之父。早年設館講學,為當時南粵碩儒名師。明亡,年屈四十的陳邦彥疾書《中興政要策論》萬言書,并參加南明廣東鄉試,中舉人,擢升兵部職方司主事,派往贛州參與軍事。1647年(永歷元年)與陳子壯密約,起兵攻廣州,兵敗入清遠,城破被捕,慘遭磔刑。陳邦彥深具民族氣節外,詩文也飲譽當時,與黎遂球、鄺露并稱“嶺南前三家”。
游石橋遇隱者。宋代。趙鼎臣。 巨石引飛梁,奔泉瀉纖縞。行攀石上藤,坐聽林間鳥。茲游既物外,此地即天表。曠然脫塵囂,率爾慕輕矯。道逢餐霞人,邂逅愜幽討。絕糧三十年,顏色長美好。云此巖上芝,可得終歲飽。盛談山中趣,似欲容吾老。平生苦因循,學道真不早。憂患日煎熬,精神歲消槁。況為官拘攣,而與事纏繞。悲歡相乘除,失多殊得少。君言會可思,待我婚嫁了。
都門別曾乾義 其一。明代。韓上桂。 行年三十二,所向皆無成。西風吹我行,萬籟送悲聲。雙劍在匣中,隱隱作龍鳴。我生本南越,胡為眷上京。射策阻不進,羈棲欲何營。人生世路上,去住如浮萍。退者非獨拙,進者非獨明。夙興而夜寐,努力副榮名。
會麟山別業再次前韻四首 其四。。孫承恩。 物外乾坤別,樽前意興深。云山欣屬目,事業愧初心。野水淡秋思,庭槐生夕陰。商歌二三子,逸響振云林。
相書語(張璟藏論婦人相引此)。兩漢。佚名。 目有四白,五夫守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