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秋曉。翠蓋團團好。碎剪黃金教恁小。都著葉兒遮了。
折來休似年時。小窗能有高低。無頓許多香處,只消三兩枝兒。
清平樂(賦木犀詞)。宋代。辛棄疾。 月明秋曉。翠蓋團團好。碎剪黃金教恁小。都著葉兒遮了。折來休似年時。小窗能有高低。無頓許多香處,只消三兩枝兒。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李廷臣通判蔡州。宋代。梅堯臣。 來路青青草,隨君去未休。亦將離思遠,還共翠心抽。細藉車輪穩,薰牽野蔓柔。王孫歸不久,冉冉莫經秋。
北河。清代。鐘駿聲。 好風如縷月如圭,破曉乘軺西復西。野漲忽迷三里渡,村謳猶唱六郎堤。一鞭古驛尋沙遠,幾樹垂楊映水低。稍喜紅曦猶未透,趁涼且自過前溪。
送馬善徵致仕還吳。明代。鄭岳。 君去洞庭何處住,海門迢遞接東甌。湖田歲熟收粳稻,煙渚秋高弄釣舟。漫說孔明無將略,早知若水是仙流。浮生萬事何時盡,都把閒情付白鷗。
過天臺。宋代。王十朋。 目逆神仙路,丹成未暇躋。雪深封佛壟,云暗鎖桃溪。流水無還有,亂山高復低。欲尋劉阮洞,歸路恐成迷。
長亭怨慢 夕陽。清代。殷秉璣。 看一角高樓紅暈。望斷遙天,畫欄偷憑。柳外長虹,艷魂早已化秋冷。落花三徑。吹不去春風影。萬古此茫茫,算多少英華消盡。重認。已孤村不見,只見遠山明凈。幾番雨過,又小小新蟾相映。最愁是、一纖匆匆,共荒渡、片帆剛趁。正鴉背歸來,馀恨人間猶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