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扶輿渡野塘,旋穿松嶠入蒼蒼。
風吹麥葉平疇亂,日炙草花村路香。
春色釀晴供樂事,巖光搖翠落飛觴。
清忙剛被山靈笑,卻笑擔夫為底忙。
二月望與次明道復泛舟出江村橋抵上沙遵陸邂。明代。文徵明。 十里扶輿渡野塘,旋穿松嶠入蒼蒼。風吹麥葉平疇亂,日炙草花村路香。春色釀晴供樂事,巖光搖翠落飛觴。清忙剛被山靈笑,卻笑擔夫為底忙。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與沈周共創“吳派”,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于吳寬,學書于李應禎,學畫于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并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與沈周共創“吳派”,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于吳寬,學書于李應禎,學畫于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并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枯魚過河泣。明代。于慎行。 福集豈無端,禍臻亮有由??蒴~過河泣,悔從鯨鱷游。揚鬐出溟海,振翼徙炎洲。翻濤作風雨,噴浪成山丘。旁顧無陵鯉,鳣鮪安足儔。一朝宕海澨,潮落委遐陬。紅肌試砧斧,白骨聚蚍蜉。橫海既成觀,盈尺亦滿舟?;厥琢w魴鱮,游戲清波流。慎旃遠游子,濡足何所求。
送張閫幕兼素借陳石齋詩稿 其二。明代。李東陽。 空山野食無煙火,靈籟天聲自管弦。我亦從今斷葷飲,為公重和石齋篇。
登天安門城樓。近現代。陳仁德。 揮手憑欄意氣橫,狂飆浩蕩掃神京。只今惟有寒鴉噪,曾伴樓頭萬歲聲。
滕縣。明代。楊起元。 疇昔之京國,荒涼見茲縣。今我復斯來,甫田昔為佃。頗聞長官仁,招集得民便。麥秀匝四野,牛羊勿履踐。但愿風雨時,民獲飽粱面。前日江淮行,稍聞趙代甸。連年苦旱魃,黔首盡離散。不覺投匕箸,豈復顧廚饌。茲土景物舒,舉目皆可忭。天人本相待,有備故無患。彼豈無父母,夫何罹此變。無乃期會繁,反令慈惠殄。征夫徒駪駪,憂喜付聞見。
姑蘇館上元前一夕陪使客觀燈之集。宋代。楊萬里。 節物催人又一年,銀花蓮炬照金尊。麝鎚官樣陪公讌,粉繭卿風憶故園。何似兒孫談草草,不妨燈火半昏昏。人生行止誰能料,今夕蘇州看上元。
自題三十八歲小照 其二。清代。鄭孝胥。 吾年垂四十,頗亦厭虛辭。結習渾難盡,鳴秋略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