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隈兮江有汜,歌擁枻兮見王子。揄修袂兮披長云,舉繡被兮風紛紛。
蒙詬恥兮心靡它,君不知兮可奈何。
越人歌。明代。李攀龍。 山有隈兮江有汜,歌擁枻兮見王子。揄修袂兮披長云,舉繡被兮風紛紛。蒙詬恥兮心靡它,君不知兮可奈何。
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后,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為“后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余年,其影響及于清初。 ...
李攀龍。 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后,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為“后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余年,其影響及于清初。
感事。。吳未淳。 鷸蚌相持急,漁夫兩獲之。圣心不務德,人意況多私。生死忍相假,榮名恥所期。寄言奮翮者,防有翼傷時。
采桑。唐代。王建。 鳥鳴桑葉間,綠條復柔柔。攀看去手近,放下長長鉤。黃花蓋野田,白馬少年游。所念豈回顧,良人在高樓。
逍遙詠。。宋太宗。 知之修練但辛勤,苦志由來離六塵。金鼎乍分紅燄火,月魂高鎖碧潭津。深思五嶺凡間路,好作三天物外人。萬里州通寬世俗,清虛境象善求真。
旅坐。宋代。羅公升。 負卻征塵債,飄零迄未休。孤蓬江貯夢,深巷雨添愁。山色分濃淡,禽聲互去留。班超亦良苦,萬里覓封侯。
六月二日客途逢亡內期日二首 其二。明代。黃省曾。 去年愁里客京華,今日逢期不在家。桂醴蘭肴□里奠,遙懸淚眼灑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