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路窄,醉晚風、憑誰為整欹冠。霜飽花腴,燭消人瘦,秋光作也都難。病懷強寬。恨雁聲、偏落歌前。記年時、舊宿凄涼,暮煙秋雨野橋寒。
妝靨鬢英爭艷,度清商一曲,暗墜金蟬。芳節多陰,蘭情稀會,晴暉稱拂吟箋。更移畫船。引佩環、邀下嬋娟。算明朝、未了重陽,紫萸應耐看。
霜花腴·重陽前一日泛石湖。宋代。吳文英。 翠微路窄,醉晚風、憑誰為整欹冠。霜飽花腴,燭消人瘦,秋光作也都難。病懷強寬。恨雁聲、偏落歌前。記年時、舊宿凄涼,暮煙秋雨野橋寒。妝靨鬢英爭艷,度清商一曲,暗墜金蟬。芳節多陰,蘭情稀會,晴暉稱拂吟箋。更移畫船。引佩環、邀下嬋娟。算明朝、未了重陽,紫萸應耐看。
《霜花腴》,雙調,一百零四字,上下片各十句五平韻。這是吳文英的一首自度曲。南宋周密《萍洲漁笛譜》中有《玉漏遲·題吳夢窗詞集》(一題作題吳夢窗《霜花腴》詞集),將《霜花腴》作為夢窗的詞集名。南宋張炎《山中白云詞》中有《聲聲慢·題吳夢窗遺筆》(一題作題夢窗自度曲《霜花腴》卷后),以此詞作為夢窗詞的壓卷之作。這些都說明夢窗的這首自度曲在南宋末年已受到廣泛推崇?!笆?,據《輿地紀勝》說,在蘇州盤門西南十里處?! ?/p>
“翠微”三句,述登山?!按湮ⅰ?,指山。夢窗《霜葉飛·重九》詞有“但約明年,翠微高處”可以互證。楊鐵夫《吳夢窗詞箋釋》認為這兩句是“以登高陪泛湖”。所以,這兩句是寫詞人攀登在山間小路上,沉醉在秋日的晚風中,而且秋風將他的帽子也吹歪了?!皯{誰”句是翻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詩中“笑倩旁人為整冠”句意。三句意思不可分割,山高路窄而有風,才會想到憑誰整冠?!八枴比?,寫出老年登高時的感受。俞陛云在《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說:“‘霜飽’句,凡詠菊者無人道及?!疇T消’句,善寫秋懷,此八字為篇中驪珠?!椤耸荨?,故以‘秋光難做’承之?!庇帧八柣椤本?,即詞牌名的出處。且頭兩句又是對偶句式。此言傲霜耐寒的菊花開得更為茂盛,而自己衰弱的身體,猶如殘燭之將盡,所以想要根據自己的設想去觀賞這大好秋光,恐怕是很困難了?!叭耸荨?,也是化用李清照《醉花陰》詞“人比黃花瘦”句意?!安选眱删?,承上寫登高感懷。陳洵《海綃說詞》說:“‘病懷強寬’,領起雁聲感觸,才寬又恨?!睏铊F夫《箋釋》認為這兩句仍是寫山上,并說:“歌是樂境,雁聲是愁境。落在前,則未樂而先愁也,故曰恨?!贝搜栽~人以羸弱之身登高,才有心曠之感,又逢歸雁哀啼而打擾清心,所以有才寬又恨,未樂先愁的感受?!坝浤陼r”兩句,回憶往年重陽泛湖時情景。言往年重陽,也曾游覽石湖,在暮靄沉沉,秋雨蕭索之中,曾經過郊外的荒橋邊?;貞浿幸彩且慌善鄾鼍跋?。上片寫泛湖前登高?! ?/p>
“妝靨”三句,寫那位鐘情于詞人的歌妓?!芭疄閻偧赫呷荨?,她打扮適度,鬢邊斜插秋菊,低首弄姿,為詞人按譜而歌?!胺脊潯比?,寫詞人的逸興?!胺脊潯?,指重陽節,“蘭情”,指男女間的友情。語出《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氣味)如蘭?!薄耙鞴{”,指填詞。上二句以反筆作脫,則“晴暉”句加倍有力。此言值此佳節,恰逢晴天,出來游湖這是很難得的機會;而與多日未見的知己相攜游湖就更加難得,所以詞人興趣勃勃地填詞明志?!案啤眱删?,寫兩人月下游湖?!芭瀛h”,指衣帶上所系佩玉,這里借代歌妓?!皨染辍?,月亮的別稱,蘇軾的《水調歌頭》詞末有“千里共嬋娟”可證之。此言詞人與所愛的歌妓一起移動畫船,在月下游湖。這也是照應詞題“泛石湖”。下片中聽歌、填詞、泛湖、賞月,層次井然地寫出詞人這次“泛石湖”的全過程?!八忝鞒眱删?,扣題“重陽前一日”,寫明日重陽節的打算。楊鐵夫《箋釋》說:“不曰正是重陽,而曰未了重陽,有深淺之別?!薄白陷恰?,即茱萸。舊俗在重陽節佩茱萸囊以避邪。這是說:這次泛石湖的快樂情景即將過去,到明天我又可以去欣賞盛開的茱萸花了。下片寫自己與歌妓一起乘舟泛湖的情景?! ?/p>
全詞語言明快,無晦澀之感。陳邦炎《夢窗詞淺議》一文,引蔡柯亭《樂府指迷箋釋》中語:“(夢窗)四稿中不晦澀之作,細繹之,亦實在不少?!边@首詞就是其中之一。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
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遣子槃往華容族間種田寄安卿章士明。明代。魏觀。 樽酒西郊慰遠還,梅花春意正相關。幽棲只好山林下,至樂無如畎畝間。為說柴桑三徑在,肯容莘野一犁閒。斯文更有殷勤祝,烱烱明珠照二鬟。
登華頂峰。宋代。鮑朝賓。 籃輿直上八重峰,千里秋蟾咫尺中。寄語塵寰高會者,清光不與世間同。
次韻昌甫聞予過仲益見寄。宋代。韓淲。 離群常恨不能佳,桂到秋深處處花。幽討既尋泉水矣,傍搜豈忘月軒耶。翁留觴酌時煨栗,友為爐熏更作茶。不是襟期安得此,世間馀事我何加。
送客歸閩。明代。張弼。 白雁風高秋氣涼,畫船渺渺旆央央。張翰江上莼偏美,陶令籬邊菊正香?;撞粍俣骱剖?,推冠一任鬢滄浪。何時騎馬來尋訪,欖葉陰中吸荔漿。
澤居。宋代。陸游。 澤居僅足不求余,曠快真同縱壑魚。平日酷憎蠅附驥,暮年肯作鶴乘車?齒搖但煮岷山芋,眼澀惟觀胄監書。此際自應還往絕,本無心與俗人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