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馬蹄。
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唐代。劉長卿。 萬里辭家事鼓鼙,金陵驛路楚云西。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馬蹄。
你就要離開家鄉,奔赴萬里之外的軍營,通往金陵的驛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樣,漸漸地向西飄去。
長江兩岸的春色留不住你的腳步,青青的綠草也在為你送行。
李判官:詩人的一位朋友,任判官一職。
潤州:州名,在今江蘇鎮江市。
行營:主將出征駐扎之地。
事鼓鼙(pí):從事軍務。鼓鼙,軍用樂器。
金陵:一般指今江蘇省南京市,但唐代時把潤州也稱為金陵,這里即指潤州。
楚云西:古代楚國地方的西部,這里指送別的所在。
行客:過客;旅客。
草色青青:形容草長得好(多用于形容春天的美景)。
參考資料:
1、霍松林.《歷代好詩詮評》: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195頁
2、禾稼.《小兒唐詩三百首》:吉林美術出版社,2002年01月:第4頁
盛唐時期,詩人送朋友李判官到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去執行軍務活動,深厚的友情無以言表,于是詩人創作了這首詩為朋友送行。
參考資料:
1、劉克智.《新編唐詩300首賞讀》:金盾出版社,2009年:第195頁
“萬里辭家事鼓鼙”是說李判官將要辭別家人與親朋好友,不遠萬里到潤州去從事軍務。詩人想要強調的,一是行人路途的遙遠;一是行人履行公務的特殊性,是要去執行軍務。這便暗含了詩人為他送行的原因和憂慮。因為古代交通工具極不發達,即使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也無非是北人騎馬南人乘船而己。所以古代的分別往往不是意味著“西出陽關無故人”,便是意味著“人生不相見,動輒參與商”了。更何況李判官這次是到山重水阻的潤州去“事鼓鼙”。詩人一再說明行人所去之地的遙遠,這里又進一步暗寓著詩人為行人命運未卜而深深憂慮。
“金陵驛路楚云西”就是從地理座標系上為我們標出李判官所去之地的方位。詩里說金陵的驛路直通楚地之西。這里的金陵即潤州,因為按照唐代行政區域的劃分,潤州也屬于金陵的轄區。
“江春不肯留行客”一方面點出了這次送別的時間是春天,另一方面詩人又移情于物,抱怨那逝者如斯的江水和一年一度的春花為什么不愿意挽留遠行客。
“草色青青送馬蹄”,化用了“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的意境,同時也是詩人與行者難舍難分的送行場面的真實寫照。兩位友人并駕驅馬,踏著河畔青草緩緩前行。
全文句句、字字都傾注了詩人對友人遠行的憂慮與擔心,以春天春草“不肯留”“送馬蹄”的無情反襯出離別者內心的有情。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
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同孟守出溪亭視漲和嚴解元韻。宋代。韓淲。 滾滾溪亭雨未休,偶陪小隊得來游。蠶桑時候將何望,燕麥風前信隱憂。民力已殫誠易與,天心非遠不難籌。果然香火開晴色,從此年登定有秋。
應天長·石城花落江樓雨。五代。馮延巳。 石城花落江樓雨,云隔長洲蘭芷暮。芳草岸,各煙霧,誰在綠楊深處???舊游時事故,歲晚離人何處?杳杳蘭舟西去,魂歸巫峽路。
夜聞洛濱吹笙。唐代。張仲素。 王子千年后,笙音五夜聞。逶迤繞清洛,斷續下仙云。泄泄飄難定,啾啾曲未分。松風助幽律,波月動輕文。鳳管聽何遠,鸞聲若在群。暗空思羽蓋,馀氣自氛氳。
聞吳吏部少槐哀仆乏嗣飭內入獄侍湯藥四首 其一。明代。盧楠。 宓子彈琴日,山濤謫宦時。澤梁施禁網,鰥寡遂恩私。未識洪鈞妙,應沾造物奇。周南王化遠,終不負螽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