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陽陽,左執(zhí)簧,右招我由房,其樂只且!
君子陶陶,左執(zhí)翿,右招我由敖,其樂只且!
君子陽陽。兩漢。佚名。 君子陽陽,左執(zhí)簧,右招我由房,其樂只且!君子陶陶,左執(zhí)翿,右招我由敖,其樂只且!
舞師喜洋洋,左手握笙簧,右手招我奏“由房”。心里樂又爽!
舞師樂陶陶,左手搖羽毛,右手招我奏“由敖”??鞓氛娌簧伲?/p>
君子:指舞師。陽陽:洋洋得意。
簧:古樂器名,竹制,似笙而大。
我:舞師(君子)的同事。由房:為一種房中樂。毛傳:“由,用也。國君有房中之樂?!焙戌睢睹姾蠊{》:“由房者,房中,對廟朝言之。人君燕息時所奏之樂,非廟朝之樂,故曰房中。”一說由房即游放。
只且(音居):語助詞。
陶陶:和樂舒暢貌。
翿(音道):歌舞所用道具,用五彩野雞羽毛做成,扇形。
由敖:當(dāng)為舞曲名。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敖,疑當(dāng)讀為驁夏之驁,《周官·鐘師》:奏九夏,其九為驁夏?!编嵐{:“右手招我,欲使我從于燕舞之位?!敝祆洹对娂瘋鳌罚骸膀?,舞位也?!?/p>
參考資料:
1、《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136-137頁
關(guān)于此詩題旨,歷來爭論不一。《毛詩序》說:“《君子陽陽》,閔周也。君子遭亂,相招為祿仕,全身遠(yuǎn)害而已?!敝祆洹对娂瘋鳌氛J(rèn)為此詩是寫征夫歸家與妻子自樂,據(jù)詩中“房”字為說。現(xiàn)代學(xué)者余冠英認(rèn)為,此詩是描寫舞師與樂工共同歌舞的場面。
參考資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136-137
2、王秀梅 譯注.詩經(jīng)(上):國風(fēng).北京:中華書局,2015:137-138
按余冠英的說法,這是一首描寫歌舞晚會場面的小詩,只有歡樂而已,沒有多深的政治意義。
在一個貴族歡宴的場合,有一個身份高貴的青年男子,在中央為大家起舞助興。只見他一幅少年得志、得意洋洋之態(tài),邊舞蹈邊吹奏笙竽之類樂器,人們歡呼雷動。他得意之際,便左手執(zhí)定樂器,右手來招呼詩人與他協(xié)奏《由房》之樂。受這種氛感染,人人都能感到無比歡欣快樂。接著寫這位男子狂歡之余,放下樂器,開始跳起舞來,其樂陶陶,令人陶醉。他左手執(zhí)定羽旄,右手招詩人與他共舞《由敖》之曲。場面歡暢淋漓。
詩共二章,攝取了兩組歌舞的畫面,一是奏“由房”、一是舞“由敖”。“由房”可能是“由庚”、“由儀”一類的笙樂,屬房中之樂。胡承珙《毛詩后箋》:“由房者,房中,對廟朝言之。人君燕息時所奏之樂,非廟朝之樂,故曰房中?!倍坝砂健笨赡芗打埾?,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敖,疑當(dāng)讀為驁夏之驁,《周官·鐘師》:奏九夏,其九為驁夏。”今天已不知兩舞曲的內(nèi)容,但從君子(舞師)“陽陽”、“陶陶”等神情上看,當(dāng)是兩支歡快的舞樂?!捌錁分磺摇鼻∏≌f明其樂之甚。“只”,韓詩作“旨”;《詩三家義集疏》:“旨本訓(xùn)美,樂旨,猶言樂之美者,意為樂甚。”
詩的格調(diào)流美。所演奏的是房中宴樂,樂曲比較輕快,而演奏者本人也自得其樂,《程子遺書):“陽陽,自得。陶陶,自樂之狀。皆不任憂責(zé),全身自樂而已?!毕胍娢鑾熍c樂工是樂在其中。詩人為樂工,故詩中“我”在描寫歌舞場面時也就比較輕快這與《王風(fēng)》其他篇章那種蒼涼的風(fēng)格迥然不同。
如果按朱熹的解釋,此詩寫夫妻歌舞為樂。丈夫邀請妻子一起跳舞,由妻子唱出來,表現(xiàn)了他們自得自樂、歡暢無比的情緒。古代的文學(xué)作品中,寫夫妻恩愛、歌舞自娛的情形并不多,多的是征夫愁棄婦怨。因為這樣做,至少要這樣一些前提:兩個人情深意篤,有較高的修養(yǎng)和情趣,以及擁有較多的閑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夫妻,大字不識的衣夫,恐怕難以歌舞自娛。由此可以推斷,此詩的主人公大概應(yīng)是殷實人家,或是已經(jīng)衰落了的世家子弟。這也容易讓人想到,閑暇是人們自娛自樂、吟詩作畫、游山玩水的重要前提。整日為生計而忙碌的人,不會有此雅興。
九日 其五。明代。陳仁錫。 蘿月轉(zhuǎn)松色,水流無停川。胸懷憶耆舊,佳句倩誰傳。
南轅雜詩一百八章 其十五。清代。姚燮。 二鼓黃壘堡,三鼓香城村。旋風(fēng)飐輪角,沙葉為蔽昏。大河莽東注,石閘西營屯。奔蹄不受役,縱性投沄渾。巡卒互譏盜,擊柝催閉門。巷火漸稀滅,防肅及犬豚。居常慎動止,一息堪自捫。麟虎各山藪,于我何仇恩?
寄匡山人。元代。陳基。 早春相見又經(jīng)秋,秋水迢迢阻泛舟。每見玉山問消息,荔漿何日寄江樓?
鮑融州病足叩謁適遇孝若示融州菊詩和篇次韻。宋代。許及之。 不見融州夏涉秋,居然款對豁羈愁。猶存尊足憐同病,不擊虛舟任打頭。久待一州當(dāng)斂惠,終煩諸野要營求。我今不啻便應(yīng)足,獨恨於君百未酬。
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宋代。楊萬里。 暖轎行春底見春,遮欄春色不教親。急呼青繖小涼轎,又被春光著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