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嘗讀佛經,聞有優缽羅花,目所未見。天寶景申歲,參忝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戀伊西北庭度支副使。自公多暇,乃刀府庭內,栽樹種藥,為山鑿池。婆娑乎其間,足以寄傲。交河小吏有獻此花者,云得之于天山之南。其狀異于眾草,勢巃嵸如冠弁。嶷然上聳,生不傍引,攢花中折,駢葉外包,異香騰風,秀色媚景。因賞而嘆曰,爾不生于中土,僻在遐裔,使牡丹價重,芙蓉譽高,惜哉!夫天地無私,陰陽無偏,各遂其生,自物厥性,豈以偏地而不生乎,豈以無人而不芳乎?適此花不遭小吏,終委諸山谷,亦何異懷才之士,未會明主,擯于林藪邪!因感而為歌,歌曰:
白山南,赤山北。
其間有花人不識,綠莖碧葉好顏色。
葉六瓣,花九房。
夜掩朝開多異香,何不生彼中國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
恥與眾草之為伍,何亭亭而獨芳。
何不為人之所賞兮,深山窮谷委嚴霜。
吾竊悲陽關道路長,曾不得獻于君王。
優缽羅花歌。唐代。岑參。 參嘗讀佛經,聞有優缽羅花,目所未見。天寶景申歲,參忝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戀伊西北庭度支副使。自公多暇,乃刀府庭內,栽樹種藥,為山鑿池。婆娑乎其間,足以寄傲。交河小吏有獻此花者,云得之于天山之南。其狀異于眾草,勢巃嵸如冠弁。嶷然上聳,生不傍引,攢花中折,駢葉外包,異香騰風,秀色媚景。因賞而嘆曰,爾不生于中土,僻在遐裔,使牡丹價重,芙蓉譽高,惜哉!夫天地無私,陰陽無偏,各遂其生,自物厥性,豈以偏地而不生乎,豈以無人而不芳乎?適此花不遭小吏,終委諸山谷,亦何異懷才之士,未會明主,擯于林藪邪!因感而為歌,歌曰:白山南,赤山北。其間有花人不識,綠莖碧葉好顏色。葉六瓣,花九房。夜掩朝開多異香,何不生彼中國兮生西方。移根在庭,媚我公堂。恥與眾草之為伍,何亭亭而獨芳。何不為人之所賞兮,深山窮谷委嚴霜。吾竊悲陽關道路長,曾不得獻于君王。
在天山的南面,火山的北面,
那里有一種花,人們都不曾見識,它長著綠色的莖,碧綠的枝葉十分美麗。
它有六片葉子,花開時成九瓣;
夜里花瓣合攏,早晨開放,多有奇異的香味。
如今它被移植在庭堂之下,令我的府邸大增光彩。
想必你一定是不恥于同媚俗的花草們為伍,才如此孤獨高傲地自個開放于僻靜之處!
為何得不到人們的賞識呢?在深邃的山坳谷地里飽受寒霜的摧殘而凋折。
我暗自悲傷陽關一帶道路漫長,我無法將你進獻給君王。
優缽(bō)羅:梵語音譯,也作“烏缽羅”,意譯為青蓮花、黛花、紅蓮花。漢語稱雪蓮。
忝(tiǎn):謙詞,辱居。攝:兼任。大理評事、監察御史:官職前者掌出外推求、審查案情。后者掌糾察內外官吏、監諸軍等亭。此都非本參實職,乃是朝廷加給升任官員的朝宮職稱的虛銜。
伊西:伊州、西州,隸北庭節度。
公:公門,官府。
婆娑:盤桓。
寄敖:寄托傲世之情。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倚南窗以寄敖?!?/p>
交河:交河城,其地在天山南麓。
巃嵸(lóngzōng):高聳貌。弁(biàn):古代貴族的一種帽子。
嶷(yí)然:高貌。
駢(pián):并列。
景:日光。
遐裔:邊遠地區。
陰陽:陰陽二氣,古人認為是生成萬物的因素之一。
厥(jué):其,它的。
適:如果。遭:遇到。
擯(bìn):拋棄,斥逐。林藪(sǒu):山林草澤。
白山:即天山。
赤山:即火山,又名赤石山。
花九房:花有九片花瓣。
夜掩朝開;意即花瓣夜晚合攏,到早晨又開放了。
中國:中土,中原,相對于西方少數民族而言。
公堂:官府的廳堂。
委嚴霜:因受寒霜摧殘而凋零。
竊:暗自。陽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南。
曾:乃。
參考資料:
1、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202-203
2、廖仲安.邊塞詩派選集: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123-125
3、陳新璋.唐宋詠物詩賞鑒: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41-44
關于創作背景,詩人所撰序載之甚明。天寶十五載(756年),詩人岑參當時在北庭都護府任職,有個小吏獻上此花,詩人驚訝于此花的高貴秀美,不禁感嘆它雖委諸山谷,未能生長于內地,反使牡丹、芙蓉價重譽高,可惜之至。進而由花及人,擬之以懷才之士未預明主,有感而歌。
參考資料:
1、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202-203
2、廖仲安.邊塞詩派選集: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123-125
優缽羅花即岑參所認定的印度梵語中的雪蓮花,按照作者在序言中的說法,優缽羅花這個名字他最早是從佛經里讀到的。唐代的西域居民多把優缽羅花想象成神山圣域里罩有靈光圈的小佛像。
“白山南,赤山北,其間有花人不識,綠莖碧葉好顏色?!彼木鋵懺谔焐侥喜?、火山北部,一種人未曾識的奇花異草生長于其間,其莖干、葉片皆晶瑩玉潤,濃綠如翡翠,亭亭勻秀,美麗婀娜。
“葉六瓣,花九房,夜掩朝開多異香,何不生彼中國兮生西方?!彼木鋵懘嘶ū倘~六片,翦翦如齊,花瓣有及,色如凝脂,夜晚掩合如羞,清晨幽心靜放,笑對驕陽,其香清幽淡雅,沁人心脾,嘆此花為何生于寒荒西域,而不生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中原大地,使有道之士、高潔君子但有知音之賞、惺惺相惜,而不能植于靜室,相濡以沫。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恥與眾草之為伍,何亭亭而獨芳?何不為人之所賞兮,深山窮谷委嚴霜?!边@幾句寫將此花移于官署,使其高情逸態、淡放幽香滌盡官署銹染濁蝕的紛紜傖俗氣,增其恬淡,秀其玉色,也使詩人日日得以耳濡目染,聲氣相求。嘆此花高潔秀逸,幽香獨放,亭亭靜植,不蔓不枝,有君子澹泊明凈之心,有貞女沉靜清淑之態。恥于與眾草為伍,擇地而居,深山幽谷,冰霜侵逼,抱寒寂對幽冷亦淡定自若,無怨無艾,不因無人而不芳,不為孤影而自憐。如握瑾懷瑜的君子嘯傲林藪,抱道自持,也絕不同流合污,和光同塵。
“吾竊悲陽關道路長,曾不得獻于君王”二句寫詩人嘆此花清雅高潔,如高尚其志的隱士,定是佐王的股肱大才,必當獻于君王以其光明和德化布于天下,怎奈山長水闊,陽關路遠,君王難致。
此詩長短不拘,隨情感的波動而蜿蜒前進,顯示了詩人高超的文學技巧和精湛的表現手法。全詩以花自喻,以花獨居僻壤,喻自己窮居塞外;以花種類奇特,喻自己胸懷大略;以花的獨自開放,喻自己的潔身自好、特立獨行;以花的罕為人知,喻自己的懷才不遇;以花因路途遙遠無法上聞帝王,喻自己遠戍邊塞,晉身無階。古人以物喻人者為數不少,但像此詩這樣切合得絲絲入扣,以至有花與詩人簡直融為一體、難分彼此之感的則并不多見。這首詩堪稱唐代以物詠志的邊塞詩中物我融合較為完美的一首。
此詩為歌行體,形式靈活自如,多用散句,穿插變化,以韻調、用意來調節字句,流暢和諧,調如轆轤,而圓轉自如。詞不嫵媚,而清秀淡樸、婉轉有致,也頗合于詩的內容和格調。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次韻答沃泉二首 其二。明代。黃衷。 遙峰個個排檐秀,蛺蝶翩翩拂檻過。龍性屯云長作雨,道心明水鎮無波。湖光忽瀁天光動,花氣猶含淑氣和。奉憶函關牛背老,一編遺我至言多。
從軍行。。明馀慶。 三邊烽亂驚,十萬且橫行。風卷常山陣,笳喧細柳營。劍花寒不落,弓月曉逾明。會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過故洛陽城。宋代。司馬光。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次韻兩蘇公講筵唱和四首 其二。宋代。晁補之。 李公素譽壓朝端,曾溯龍門鬣未乾。雖愧彭宣惟賜食,未慚貢禹亦彈冠。
同周車駕邵憲副宴馬大參舊署。明代。黎崇敕。 南旺山河是舊游,相逢何幸此登樓。孤臺遠帶千峰色,一水中分兩地流。石畔葵榴侵客袂,門前楊柳系仙舟。明朝又趁南池勝,李杜遺文好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