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灘頭風欲平,張帆舉棹覺船輕。柔櫓不施停卻棹,是船行。
滿眼風波多閃灼,看山卻似走來迎。子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
攤破浣溪沙·五里灘頭風欲平。兩漢。佚名。 五里灘頭風欲平,張帆舉棹覺船輕。柔櫓不施停卻棹,是船行。滿眼風波多閃灼,看山卻似走來迎。子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
這是一首反映船夫水上生活的抒情小詞,它寫的是狂風過后船夫們駕駛帆船前進的情景和心情。
詞一開頭就說”五里灘頭風欲平,張帆舉棹覺船輕”。五里灘,是這條河上的一個地名,“頭”是方位詞,它說明船已開到五里灘上了。帆船是需要借助風力的,乘風破浪,船走得更快。但這種風必須是順風。如果吹來的風是旋風,或逆風,那就不但不能幫助帆船前進,而且還會帶來危險,所以是不能張帆的。在五里灘以前,船夫們遇到的顯然不是順風。他們經(jīng)過一場和狂風惡浪的搏斗以后,觀察到風勢將要平息,也就是“風欲平”了,就馬上扯起帆來。在這個當兒,大家雖然還在繼續(xù)舉棹搖般,卻產(chǎn)生了“覺船輕”的感覺?!拌保瑯?,舉棹就是打槳板。既然風力可以代替人力,何必還要打槳搖櫓呢,于是,便“柔櫓不施停卻棹”吧。在文學作品中常把櫓稱為柔櫓,以形容櫓的得心應手。櫓的外形有點兒象槳,安在船梢或船旁,用人搖動,它會象魚的尾和鰭一樣,通過撥水,產(chǎn)主推動力?!笆保褂?。寫到這里,船夫們的輕松愉快的感情,一下就傳達出來了。
在緊張的勞動過程中,是沒有空閑時間來欣賞船外的美景的,但在勞動之余,船夫們不僅輕松,而且歡快,詞的下片就是通過看山看水反映了他們的心情?!皾M眼風波多閃灼,看山卻似走來迎。”“閃灼”,形容水光閃動的樣子??耧L過后,烏云也散開了,上文說“風欲平”,是還有些風,所以河里的波浪涌起,波光粼粼。這時兩岸的山吶,看上去挺有趣過的,它們似乎很好客,正在急急忙忙地迎面走過來歡迎大家。但是,山是不會走動的。子細(仔細)看看,山確實沒有動啊。那么,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哦,那不過是因為船走得快,使得坐在船上的人產(chǎn)生一種“走來迎”的感覺罷了。
詞的上片和下片的末尾都用“是船行”作結(jié)束,它不僅起一個敘述作用,而且還象船夫的勞動號子的和聲一樣,余音裊裊[niǎo],久久回蕩在青山綠水之間。
送王處士游蜀。唐代。齊己。 又掛寒帆向錦川,木蘭舟里過殘年。自修姹姹爐中物,擬作飄飄水上仙。三峽浪喧明月夜,萬州山到夕陽天。來年的有荊南信,回札應緘十色箋。
雷陽道中即事 其八。明代。李之世。 欹木崩厓架短橋,盤岡幾轉(zhuǎn)度山椒。??柏搰餁w村壟,水自推車灌稻苗。瘴雨灑林煙不掃,火云酣午葉如燒。雖然也是南中地,卻望家園首重翹。
道無情。。尹志平。 九九嚴凝冰結(jié)。山后朔風凜冽。西去意如何。***。道友一聲珍重。慎勿使他心動。志氣要平和。道無魔。
南轅雜詩一百八章 其四十三。清代。姚燮。 秦塵起關朔,西挾太行走。排風入東界,齊魯遍蒼狗。高天掛木葉,白日墮星斗。奔車陷低穴,驚馬折其首。誰摶九州土,上與塞天口。不測誠難虞,在境已身受。但持艱險暫,自得順平久。廓清還太虛,渣滓復何有?
即事。元代。項炯。 江南水闊疑無地,漢北風高忽似秋。鴻雁定應驚悄悄,麒麟何許泣幽幽。步兵阮籍唯耽酒,隱士龐公不入州。敢饜朝盤惟苜蓿,封侯渾是爛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