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巴路在云間,寒食離家麥熟還。
日暮數峰青似染,商人說是汝州山。
江陵使至汝州。唐代。王建。 回看巴路在云間,寒食離家麥熟還。日暮數峰青似染,商人說是汝州山。
回頭看巴山的道路隱沒在白云里邊,我寒食離開家鄉麥熟才回來。
傍晚時分,前面出現了幾座青得像是染過一樣的山峰。聽人說這就是汝州的山。
⑴巴陵:今湖北省江陵縣。汝州:金河南省臨汝縣。
⑵巴路:巴山小路。巴,古國名,在今川東、鄂西一帶。
⑶寒食:寒食節,指三月。麥熟:小麥成熟,指五月。
⑷染:點染,書畫著色用墨。
⑸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
唐憲宗元和五年(810),供職于魏博節度使田氏幕府的王建出使荊南(治所江陵),此詩便記是記錄詩人當時返程途中的優美景色的作品。
參考資料:
1、樂云.湖北辭書出版社:唐宋詩鑒賞全典,2011:371
這首是一首紀行詩。第一句是回望來路。江陵到汝州,行程相當遙遠,回望巴路,只見白道如絲,一直向前蜿蜒伸展,最后漸漸隱入云間天際。這一句表明離出使的目的地江陵已經很遠,回程已快接近尾聲了。翹首南望,對遠在云山之外的江陵固然也會產生一些懷念和遙想,但這時充溢在詩人心中的,已經是回程行將結束的喜悅了。所以第二句緊接著瞻望前路,計算歸期。王建家居潁川,離汝州很近,到了汝州,也就差不多到家了?!昂畴x家麥熟還”,這句平平道出,看似只是客觀地交待離家和歸家的時間季節,實則此行往返路程的遙遠,路上的辛苦勞頓,盼歸心情的急切以及路途上不同季節景物的變化,都隱然見于詩外。寒食離家,郊原還是一片嫩綠,回家的時候,田間垅上,卻已是一片金黃了。
三、四兩句轉寫前路所見景物。傍晚時分,前面出現了幾座青得象染過一樣的峰巒,同行的商人說,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兩句淡淡寫出,徐徐收住,只說行途所見所聞,對自己的心情、感受不著一字,卻自有一番韻外之致,一種悠然不盡的遠調。
單從寫景角度說,用洗煉明快之筆畫出在薄暮朦朧背景上凸現的幾座輪廓分明、青如染出的山峰,確實也富有美感和新鮮感。甚至通過“數峰青似染”就展現出天氣的清朗、天宇的澄清和這幾座山峰引人注目的美麗身姿。但它的妙處似乎主要不在寫景,而在于微妙地傳遞出旅人在當時特定情況下一種難以言傳的心境。
這個特定情況,就是上面所說的歸程即將結束,已經行近離家最近的一個大站頭汝州了。這樣一個站頭,對盼歸心切的旅人來說,無疑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對它的出現自然特別關注。正在遙望前路之際,忽見數峰似染,引人矚目,不免問及同行的商人,商人則不經意地道出那就是汝州的山巒。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此刻在詩人心中涌起的自是一陣欣慰的喜悅,一種興奮的情緒和親切的感情。而作者沒有費力地去刻畫當時的心境,只淡淡著筆,將所見所聞輕輕托出,而自然構成富于含蘊的意境和令人神遠的風調。
紀行詩自然會寫到山川風物,但它之所以吸引人,往往不單純由于寫出了優美的景色,而是由于在寫景中傳出詩人在特定情況下的一片心緒。這種由景物與心境的契合神會所構成的風調美,常常是紀行詩(特別是小詩)具有藝術魅力的一個奧秘。
王建。 王建(約767年—約830年):字仲初,生于潁川(今河南許昌),唐朝詩人。其著作,《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
子昂逸馬圖。元代。袁桷。 神駿飄飄得自閒,天池飛躍下塵寰。青絲絡首誰收得,留與春風十二閑。
題清風閣。宋代。趙抃。 錦川城里玉溪橫,溪上浮圖畫閣明。我念官拘登未暇,有風終日為誰清。
廿一日夜坐憶亡兒 其二。明代。顧清。 視不成形舉目存,青燈一盞近黃昏。彭殤竟是誰分出,妄使瞿曇欲斷恩。
大司徒白翁畢老先生蒙恩予告敬賦。。潘光祖。 留臺掌后大司徒,六府修明五典敷。弘濟艱難承運泰,坐籌部伍息庚呼。姬公未是明農日,疏傳先懷止足圖。人望九章嗟信宿,駕還三徑理荒蕪。蔥青樹長雙條玉,長白山儲千里駒。雖以傳經存晚計,更須調鼎向天衢。九重正想夔龍佐,四字爭思霖雨濡。眉壽即今將指使,霞觴端與鶴書俱。
與詩社諸棣游白水寨。。張海鷗。 天分白水落增城,許此江山錦繡盟。仙子靈風矜善弱,古藤神脈佑繁榮。大豐峽谷河流遠,小寨人家景色清。更喜派潭堪酌飲,也宜風雅也怡情。
用晦以三寸篋貯金字佛經咒二十余卷精工之甚感而賦謝。明代。王世貞。 函端舍利發,知爾不成空。老眼粗能辨,僧翻未易終。真文玄奘熟,梵字苑咸工。大類群龍藏,收來一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