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屈原塔。宋代。蘇軾。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楚地的人都為屈原感到悲哀,這種情感千百年來一直沒有停止。
他的精神魂魄飄到了什么地方?只留父老在哽咽哭泣。
直到今天,在倉綠色的江流上,人們還投下飯食拯救饑餓的魚龜蝦蟹不讓它們吃屈原的尸體。
遺留下來的風俗成了比賽劃龍舟,人們哀叫的聲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
屈原是古時的豪邁之人,當時慷慨赴死的意圖非常強烈。
世上的俗人怎么能知道他這種想法呢,都以為屈原戀戀不舍,不愿意與這個世間告別。
南賓縣之前屬于楚地,山上有留下來的古塔。
這塔應該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擔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所以修建的。
這件事雖然沒有憑據,但這份心意已經很真切了。
古往今來的人有誰是不死的?沒有必要去比較是到底是長壽好還是死亡好。
人的名聲實在是不會消忘的,而身份財富只是短暫的榮盛。
屈原正是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自己的氣節與節操。
楚:楚國,楚地,如今的湖南湖北一帶,也泛指南方。
屈原: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相傳于農歷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
歇:停止,休止?!墩f文》:歇,息也。
精魂:精神魂魄。
滄江:泛指江河,江流,因為水為蒼色,所以稱“滄江”。滄,水深綠色,通“蒼”。
投飯:投下飯食喂河里的生物讓它們吃飽了就不在吃屈原的遺體。古時荊楚之人有在農歷五月初五將煮好的糯米飯和蒸好的粽糕投入江中祭祀屈原的習俗。
饑渴:饑餓的魚龜蝦蟹,屬偏義復詞,特指“饑”。
就死:赴死。就,即也。
眷眷:依戀反顧貌,帶不舍之意。
決:別也。
南賓:忠州南賓縣,如今的四川豐都。當時詩人侍父入京做官,途經此地。
子:指屈原,屈原的精魂。
淪滅:消亡,消失。淪,沒也。
此事:指詩人猜測造塔原因這件事。
考:老,長壽?!墩f文》,考,老也。七十曰老?!墩f文序》中提到“考”屬轉注(古代造字方法之一)字,“考老是也”,正好呼應前句的“誰不死”,并與后面的“折”產生對比,兩字才可以相較。
折:斷,指死亡。
大夫:指屈原,屈原曾受楚懷王信任擔任三閭大夫。
死節:為了保全氣節、節操赴死?!冻o 九章》:或忠信而死節兮。
參考資料:
1、古詩文網經典傳承志愿小組.方相氏譯注,作者郵箱:1572076419@qq.com
和劉禹錫一樣,蘇軾也歷經貶謫,在一肚子不合時宜的心境中度過人生的大半光陰。不過寫作此詩的嘉祐四年(1059),蘇軾還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士,兩年前剛以21歲的年齡成為進士。本年冬蘇軾侍父入京,途經忠州南賓縣(今四川豐都),看到這個與屈原毫無關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驚異之余便寫下了上面這首五言古詩。詩分三段:前八句寫端午節投粽子、賽龍舟習俗與屈原的關系,次八句推測屈原塔的來歷,末八句贊美屈原不茍求富貴而追求理想的節操。
相比楚地民俗來,更觸動蘇軾的是屈原那深入人心的精神品格,因此他不是在紀實性的敘寫中展開作品,而是付之以精神史的追溯。投飯和競渡不是呈現為娛樂化的熱鬧的民俗場景,而是祭祀與追懷的真正儀式,伴有“悲”、“哽咽”、“哀叫”等強烈的情緒活動。作者一再用反襯的筆法來強化議論的力度,如屈原赴死之決絕與世人眷懷之不絕,如事之無憑與人情之殷切,富貴之短暫與聲名之無窮,世人之澌滅與屈原之不朽,最終以“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一聯貫之,屈原持志之高潔與自己的無限景仰之情,都不待言而自喻。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首詩就像是一個預言,宣示了作者未來的志節和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后來蘇軾畢生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和生活理想,身處逆境而不妥協茍合,同時保持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始終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約陸菊裳同年游虎邱欲雪不果菊以詩代簡次韻答之二首 其二。。曹家達。 遙天擘云絮,終朝息塵慮。山頭凍殺雀,夢魂自來去。
偈六十九首 其二。宋代。釋道寧。 風攪長空,春云四起。六臂三頭,徒誇唇觜。匝地普天,全非伴侶。等閒拈出與君看,直下分明須薦取。
南轅雜詩一百八章 其四十三。清代。姚燮。 秦塵起關朔,西挾太行走。排風入東界,齊魯遍蒼狗。高天掛木葉,白日墮星斗。奔車陷低穴,驚馬折其首。誰摶九州土,上與塞天口。不測誠難虞,在境已身受。但持艱險暫,自得順平久。廓清還太虛,渣滓復何有?
養兒行。明代。李東陽。 朝廷養公公養兒,兒為心腹股肱誰?當時意氣各相許,兒不負公公負主。養兒至死心不易,寧不為兒不為賊。君不見入朝告變,歸殺身此兒非養。寧非真養兒,身死名不腐,惟有真兒心獨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