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凈沙·秋。元代。朱庭玉。 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解與詩人意同。辭柯霜葉,飛來就我題紅。
庭院前落盡了梧桐的葉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當日的風姿。
仿佛是通曉詩人我的心思。
一片經霜的紅葉離開樹枝,飛近身來讓我題詩。
芙蓉:指荷花。
辭柯:離開枝干。
題紅:在紅葉上題詩。唐僖宗時,有一名宮女在紅葉上寫了一首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愍憨謝紅葉,好去到人間?!睒淙~順著御溝水流出宮墻。書生于祐拾到后添寫道:“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置于流水上游又流入宮中。后兩人終成良緣。
起首兩句的對仗,概括了詩人在園林中所望見的秋景?!巴デ啊焙汀八叀笔莾商幋硇缘牡攸c,暗示出詩人在四處徘徊,也在百般尋覓。但秋天對于詩人實在是太無情了,這兩句中的“盡”和“徹”就不留一點余地。這兩個字也正是景句之眼。既然是“落盡梧桐”,詩人的判斷顯然是基于未盡之時綠葉繁茂的秋前情形;同樣,“開徹芙蓉”,首先浮現在他腦海中的也必然是舊時荷花盛開的熱鬧景象。枝上蕭索,水面凋敝,這現實與記憶之間的巨大反差,自然會勾惹起悲秋的心情??擅髅魇亲髡咭蚣t衰翠減而傷感,第三句卻偏偏說成是紅翠善解人意,因迎合人的心緒而自甘衰殘。詩人的這種自我怨艾,一來反襯出心中無可奈何的悲感的沉重,二來也表現了他對園林中美好事物的一往情深。
正因為詩人將所見的秋景與自己系結在一起,才會有四、五兩句的神來之筆,而在心情上發生一個完全的轉折。
我們在秋天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秋風卷著落葉撲面飛來,碰到身上有時就像粘住似的,好一會兒才飄落地面。詩人此時,就有一片“辭柯霜葉”纏上了他。何以見得?因為在上文的氣氛中,飛舞在空中的霜葉只會加深“落盡”的印象,唯有停落在身上的片時的流連,才有可能啟發詩人新的思考。霜葉“辭柯”而依人,這本身就溝通了“意同”的兩者間的聯系?!稗o柯霜葉,飛來就我題紅”,在多情善感的詩人眼中,其“飛來”完全是主動的、有目的的及含情脈脈的行為;而“題紅”在其“紅葉題詩”典故的原始意義上,則飽含著真、善、美的生活激情。秋天固然有蕭瑟的一面,但對熱愛生活的詩人來說,卻同時意味著希望和奮起。這一“辭”一“就”,盡翻前案,將初時悲秋消沉的氣氛一掃而空,無異化衰朽為神奇。小令別出機杼的結尾,令人拍案叫絕。
游龍洞訪僧不遇留詩。宋代。陶弼。 一錫游何處,巖端靜掩扃。獨尋危石坐,閑把細泉聽。野鼠緣齋缽,山花落靜瓶。斜陽過溪去,回首亂峰青。
論詩呈雙魚 其四。明代?;襞c瑕。 國風雖離亂,時聞平淡音。降及離騷作,哀思不可任。馳騁不可御,縱橫更莫倫。遂為詞賦祖,精華世所歆。嗟哉鐵石腸,徒寄此璆琳。
歲暮書事十二首。宋代。張耒。 云土暮天迥,雁飛寒夜長。姮娥守狐月,青女恨連霜。不寐看銀燭,長吟送羽觴。山爐與石鼎,伴我老他鄉。
曾聞鄭女詠同車,更愛豐標淡有華。欲傍苔莓橫野渡,似將鉛粉斗朝霞。
品題從此添高價,物色仍煩筑短沙。漫道春來李能白,秋風一種玉無瑕。
嘉靖乙酉八月晦曰予臥疴山堂木槿一株白花千葉移植盆中與表弟顧世安文學姚時望孫則夫把酒賞之為賦近體一首。明代。陸深。 曾聞鄭女詠同車,更愛豐標淡有華。欲傍苔莓橫野渡,似將鉛粉斗朝霞。品題從此添高價,物色仍煩筑短沙。漫道春來李能白,秋風一種玉無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