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紅影上簾鉤。
窺人鳥喚悠揚夢,隔水山供宛轉愁。
午枕。宋代。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紅影上簾鉤。窺人鳥喚悠揚夢,隔水山供宛轉愁。
花前一枕午睡,竹席清涼如水波欲流,斜陽已照著花枝,將婆娑紅影映上我的簾鉤。
窺視人的小鳥聲聲啼鳴,驚起飄忽的夢,它去得悠悠。只看見水那邊青山重重疊疊,引惹起心頭深隱難言的清愁。
午枕:即午睡:
?。╠iàn):竹席 。
紅影:紅色的花影。
悠揚:飄忽不定。
供(gōng):引起。 宛轉:纏綿,難以名狀。
這首詩作于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當時王安石變法失敗后,辭職退居江寧(今南京),一日午睡醒來間春光動人便作此詩。
參考資料:
1、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158
2、高克勤.王安石詩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86-187
這首詩將午睡醒來、由恍惚到清醒的瞬間感受和心理的復雜變化描寫得淋漓盡致。詩的首句寫春日午睡時將睡未睡的感覺,“花前”點出是春天季節,又照應下句的“紅影”;“簟欲流”既指臥席波浪形的花紋,又指竹席光滑清涼如水,睡意朦朧間,仿佛感到竹席變成了緩緩流動的波浪,十分愜意。次句寫睡醒之感,這一覺睡得舒適漫長,醒來時只見花影投射到簾鉤之上,正午花影最短,不會遮住簾鉤,故而可看出此時日光已經西移,“催”字表達出驚訝時光過得飛快的心理感覺,又從側面形容夢之酣暢。
三、四句寫醒來后心理的落差和變化,醒來耳中聽得鳥鳴,卻懷疑美夢正是被鳥鳴喚醒,尋聲望去,似乎鳥兒也在窺望自己,于是主觀感情傾向認為是鳥兒有意喚醒自己,心頭生起一種惆悵之感,再往遠處眺望,一水之隔的青山映入眼簾,于是愁緒變得更無窮無盡了?!扒嗌健痹谶@里可說是現實生活的象征,因為它穩定不變并朝夕與自己相伴,看到它,才意識到令人迷戀的夢已飄遠,思緒猛然回到現實中,定叫作者愁腸宛轉。
理想和現實是人類永無休止的矛盾:人類不斷地追求美好的理想,但和現實總有極大的差距:人類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但永遠不可能到達完美的理想境界: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不盡地追求和自我完善的歷史。無論是美好的“悠揚夢”,還是象征意義上的“隔水山”,都是以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矛盾沖突的心境構成了審美境界。這種審美境界因符合人類心理深層中的企戀心態,而獲得了審美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再從藝術上看,“悠揚夢”給人以美的朦朧感,“隔水山”則展示了美的距離感。從審美的欣賞角度看,朦朧感和距離感有助于增強關感。加上句法新穎,對仗工整,聲情和語意渾然一體,令人擊節嘆賞。
當然,此詩的前二句也是相當出色的,如“簟欲流”、“日催紅影”,或寫出幻覺中的動感,或將太陽擬人化,煉字琢句新鮮獨創,雅麗精絕。全詩轉折自然,委婉含蓄,體現一種整體的美,令人味之不盡。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眰魇牢募小锻跖R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眰魇牢募小锻跖R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寓京二首。宋代。俞桂。 車馬滔滔厭軟紅,湖邊秋意屬西風。木犀初放荷花老,買個船兒學釣翁。
贈得一禪師。宋代。敖陶孫。 舊時典正父,今日一浮屠。四海誰知己,三更忽撚須??丈胶皙{子,暗壁縛於菟。何日當吾眼,藜休淡爾臞。
十友亭。清代。朱庸齋。 閬苑天風接玉屏,江山文字見英靈。蒼茫三百年間事,片石誰尋十友亭。
鴛鴦湖棹歌 之六十二。清代。朱彝尊。 青粉墻低望里遙,紅泥亭子柳千條。郎船但逐東流水,西麗橋來北麗橋。
題已上人墨梅。宋代。鄭洪。 故園梅樹三年別,長憶看花溪雪晴。巧出疏籬便蕭散,近遭碧水更分明。揚州何遜足詩興,茅屋己公無俗情。畫圖忽見轉愁絕,遙想月華枝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