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闕臺。明代。戚繼光。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鑾。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這里,遙望著京城宮闕。
我的心血如同灑在千山萬嶺上的濃霜,把滿山的秋葉都染紅了。
望闕(quē)臺:在今福建省福清縣.為戚繼光自己命名的一個高臺。戚在《福建福清縣??诔俏魅饚r寺新洞記》中記道:“一山抱高處,可以望神京.名之日望闕臺?!标I,宮闈,指皇帝居處。
十年,指作者調往浙江,再到福建抗倭這一段時間。從嘉靖三十四年調浙江任參將,到嘉靖四十二年援福建,前后約十年左右。
孤臣,遠離京師,孤立無援的臣子,此處是自指。
宸(chēn)鑾(luán):皇帝的住處。
參考資料:
1、王英志主編.歷代名家絕句評點:汕頭大學出版社,2001.04
2、傅德岷,李書敏主編.中華愛國詩詞散文鑒賞大辭典:重慶出版社,1997
明嘉靖中.戚繼光抗擊倭寇,打擊海盜.轉戰(zhàn)于閩、浙、粵之間,十年間屢立戰(zhàn)功.基本掃清倭夷。先后調任浙江參軍,福建總督,這首詩就是作者任福建總督時作。
參考資料:
1、魏丕植,曲清榮,向萬成主編.愛國主義教育實用大典: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7.09
此詩以十分形象化的手法,抒發(fā)自己的丹心熱血。
首句“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鑾?!贝嗽婋m為登臨之作,卻不像一般登臨詩那樣開篇就寫景,而是總括作者在蒼茫海域內東征西討的卓絕戰(zhàn)斗生活?!昂?,既指蒼茫清寒的海色,同時也暗示曠日持久的抗倭斗爭是多么艱難困苦,與“孤臣”有著呼應關系。第二句寫登臨,又不是寫一般的登臨。“望宸鑾”,交待出登臨望闕臺的動機?!肮鲁肌?,不是在寫登臨人的身份,主要是寫他當時的處境和登闕臺時復雜的心情。戰(zhàn)斗艱苦卓絕,而遠離京城的將士卻得不到來自朝廷的足夠支持,作者心中充滿矛盾。得不到朝廷支持,對此作者不無抱怨;可是他又離不開朝廷這個靠山,對朝廷仍寄予厚望。所以,他渴望表白自己的赤誠,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正是這矛盾的心情,促使作者來到山前,于是望闕臺上站起英雄佇望京師的孤獨身影。至此,我們才會看到,第一句詩不是徒然泛設。它其實為下面的登臨起著類似領起的作用。沒有多少年艱苦的孤軍奮戰(zhàn)作前題,那么此次登臨也就不會有什么特殊的感情、“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边@一聯(lián)是借景抒情。作者登上望闕臺,赫然發(fā)現(xiàn):千峰萬壑,秋葉流丹。這一片如霞似火的生命之色,使作者激情滿懷,鼓蕩起想像的風帆。這兩句詩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社會中的愛國將領忠君愛國的典型精神境界。在長達十來年的抗倭戰(zhàn)爭中,作者所以能在艱苦條件下,不停懈地與倭寇展開殊死較量,正是出于愛國和忠君的赤誠。“繁霜”二句,作者借“繁霜”、”秋葉”向皇帝表達自己忠貞不渝的報國之心。雖然,王朝對自己海上抗戰(zhàn)支持甚少.而且甚有責難。但自己保家衛(wèi)國的一腔熱血雖凝如繁霜,也要把這峰上的秋葉染紅。作者輕視個人的名利得失,而對國家、民族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哪怕自己遭致不公之遇,也仍然忠心耿耿地馳海御故。由于作者有著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愛國情懷,盡管是失意之作,也使這首詩具有高雅的格調和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
這首詩用擬物法,以繁霜比喻自己的鮮血,形象生動,在藝術表現(xiàn)上極富感染力,讀其詩,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不愧為千古傳頌的名作。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閏十月初一-萬歷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山東登州人,祖籍安徽定遠,生于山東濟寧。明代著名抗倭將領、軍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
戚繼光。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閏十月初一-萬歷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山東登州人,祖籍安徽定遠,生于山東濟寧。明代著名抗倭將領、軍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寄費舜臣印月潭三首 其一。明代。袁華。 戶有讀書聲,門多車轍跡。丈夫豈長貧,一椽聊止息。草深蛙鳴池,苔滋蝸篆壁。俯憐東逝波,仰羨南飛翼。會心不在遠,佳處輒終日。玉子落文枰,錦囊出緗帙。相過南山僧,戒律謹三尺。何如尉遲子,酒肉破孤寂。
為胡元瑞題綠蘿館二十詠 其十八 湘竹簟。明代。王世貞。 玉臂展清輝,輕紋熨柔翠。不道香汗流,道是湘君淚。
二十一日收復南投街,連日大捷,重圍 其四。。陳肇興。 軍令如山立,出門三五申。攻心師馬謖,守法學曹彬。但使擒元惡,休多殺一人。古來稱善將,無敵是行仁。
千秋歲 贈王子丹麓五十初度,奉次原韻。清代。宋犖。 韋編三換。一石才過半。丘壑性,終難變。傳文洛紙貴,顧曲吳綾賤。便便也,撐腸柱腹皆奇卷。日起花磚晏,短發(fā)梳還亂。追往事,休增嘆。杯螯左右手,便是長生愿。君不見,丹樓百尺仙居幻。
洞山十詠 其八 透瓶泉。元代。岑安卿。 崖陰滴珠璣,清蓄鮫人泣。瓷罌汲新寒,滿貯歸須急。外滲如方諸,中乾匪人吸。君看鉛汞流,金鐵猶漏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