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如天夜雨淫,亂鈴聲里倍沾襟。
當時更有軍中死,自是君王不動心。
讀長恨辭。宋代。李覯。 蜀道如天夜雨淫,亂鈴聲里倍沾襟。當時更有軍中死,自是君王不動心。
到蜀地的道路比上青天還難,何況是在夜間,又不斷地下起了雨呢!值此時刻。唐玄宗想起了楊貴妃,眼淚就伴著鈴聲不斷地流下來了。
那時軍中死去的并非貴妃一人,死了那么多人,君王卻絲毫也沒有憐惜他們,更沒有為他們而難受過。
長恨辭:指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
蜀道:通往四川的道路。
淫:多。
沾襟:指唐玄宗十分悲痛,眼淚把衣襟都打濕了。
這是用絕句形式寫的讀后感兼詠史詩。這類詩最重的是要有創見,富有新意。
不少唐人以楊玉環之死寫過詩,白居易的《長恨歌》最為著名,白樂天寫這首詩時并不樂天,題目中的“恨”字足可說明一切。李商隱的《馬嵬》也很有名,批判的矛頭直指李隆基,“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諷刺挖苦的味道相當明顯。鄭畋《馬嵬坡》中“景陽宮井又何人”,以陳后主和張麗華比李隆基和楊玉環,隱含譏刺。還有杜甫的“中自誅褒妲”,劉禹錫的“天子舍妖姬”等,含有女人是禍水的錯誤觀念。李靚的這首絕句立意不但新,而且高,可以說超過了前人。
詩的前兩句是對《長恨歌》中所述的事加以概括,抽取其中的一個片斷:在“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艱難行程中,“霪雨霏霏,連月不開”,李隆基“夜雨聞鈴斷腸聲”,寫成《雨霖鈴曲》以寄恨。這就為后面的議論定下了基調——在“漁陽鼙鼓動地來”時,唐軍節節敗退,安祿山“徑截輜重,橫攻士卒”,官軍則“都尉新降,將軍覆沒。尸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边@一切李隆基想過了嗎?
后兩句議論警策,有春秋筆法。詩人同情的不是“宛轉娥眉馬前死”,一妃之死,何足道哉,何必為之鳴不平呢?那“尸骸遍野”,“骨暴沙礫”的陣亡將士們,“精魂何依”?那個昏君李隆基卻根本沒有想到,即使想到,也是一點都不會動心,因為他唯一感到痛心并為之“倍沾襟”的是“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妃。連六軍生死,國家興亡都不過問,只念念不忘“回眸一笑百媚生”的亡妃,如此帝王,何許人也,還用詩人多說嗎?全詩到此嘎然而止,“含有余不盡之意”在于言外。
李覯(1009—1059),字泰伯,號盱江先生,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向學、勤于著述,以求康國濟民。他俊辯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講學自給,來學者常數十百人。李覯博學通識,尤長于禮。他不拘泥于漢、唐諸儒的舊說,敢于抒發己見,推理經義,成為 “一時儒宗”。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為紀念李覯,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塑有李覯雕像,李覯紀念館正在建設之中。 ...
李覯。 李覯(1009—1059),字泰伯,號盱江先生,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向學、勤于著述,以求康國濟民。他俊辯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講學自給,來學者常數十百人。李覯博學通識,尤長于禮。他不拘泥于漢、唐諸儒的舊說,敢于抒發己見,推理經義,成為 “一時儒宗”。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為紀念李覯,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塑有李覯雕像,李覯紀念館正在建設之中。
山橋。宋代。韓元吉。 倚杖溪橋暮雨垂,春寒空翠著人衣。凌空怪石如旗豎,噴壑清泉作練飛。乘興正須隨地飲,醉狂聊共插花歸。從教拍手兒童笑,要是山深客到稀。
和育王十二題·明月臺。。李覯。 月色固無改,臺基亦不壞。嗟哉翫月人,古來誰更在。
高陽。清代。吳藻。 閣雨云疏,弄晴風小,薄寒惻惻如秋。有約湔裙,紅羅先繡蓮鉤。酒鎗茶具安排慣,倩移來、三板輕舟。莫因循,歲歲芳時,日日清游。水鄉曲折疑無路,又花隨柁尾,轉個彎頭。謝了緋桃,二分春色全休。短蓬移入香深處,載新詩、不載閒愁。好溪山,除卻西湖,一半句留。
上周少保。宋代。劉過。 早被儒冠誤,衣稀老更侵??泼麛敌袦I,岐路一生心。自惜亡猿木,誰憐躍治金。使無鐘鼎志,何地可山林。
和黃勉之懷五岳之作 其五 恒。明代。王寵。 玄岳倚北極,翠屏千嶂回。山寒太始雪,地闊單于臺。石室金膏閟,玉華仙掌開。儻遇通微子,騎二青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