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漫成一絕。唐代。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水中的月影離我只有數尺之遠,船中桅桿上的風燈照耀著夜空,時間馬上就要進入三更天。
棲息在沙灘上的白鷺靜靜地蜷身而睡,突然船尾方向傳來“撥剌”一聲,原來有一條魚兒躍出水面。
漫成:即詩人一時應手之作。
“去人”句:意謂月影靠船很近。江月:江面上空的月亮。南朝梁何遜《宿南洲浦》詩:“違鄉已信次,江月初三五?!?/p>
風燈:船中桅桿上掛著照夜的燈,有紙罩避風。清陳維嵩《桂殿秋·淮河夜泊》詞:“船頭水笛吹晴碧,檣尾風燈飐夜紅?!比褐赴胍故粫r至翌晨一時?!稑犯娂で迳糖o二·子夜變歌一》:“三更開門去,始知子夜變?!?/p>
“沙頭”句:指夜宿的白鷺屈曲著身子,靜靜地蜷躺在沙灘上。沙頭:沙灘邊;沙洲邊。北周庾信《春賦》:“樹下流杯客,沙頭渡水人?!比呵?。唐杜甫《雕賦》:“聯拳拾穗,長大如人?!币徽f“聯拳”通“連蜷”,蜷身之意。靜:一作“起”。
撥剌:魚在水里跳動所發出的聲音。撥:一作“跋”,一作“潑”。
這首詩是杜甫寄居巴蜀時期所作,時間為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當時杜甫正在從云安(今四川云陽)前往夔州的船上。
參考資料:
1、周嘯天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590-591
在絕句體中,有一種“一句一絕”的格調。即每句寫一景,多用兩聯駢偶,句子之間似無關聯。它最初起源于晉代《四時詠》(“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唐代作者已不多,唯杜甫最喜運用這種體格?;蛟S是因為他太精于詩律,運用這種絕體,可以因難見巧。他最膾炙人口的絕句如“兩個黃鸝鳴翠柳”“糝徑楊花鋪白氈”“遲日江山麗”等,也都是用這種體格。這些詩的優點不只在于寫景生動,律對精切,而尤其在于能形成一個統一完美的意境,句與句彼此照應,融為一幅完整圖畫。
這首詩寫夜泊之景。詩人寫月夜,不從空中之月寫起,而寫水中月影(“江月”),一開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叭ト酥粩党摺笔钦f月影靠船秀近,“江清月近人”,它同時寫出江水之清明。江中月影近人,畫出了“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江間月夜美景,境界是寧靜而安謐的。第二句寫舟中檣竿上掛著照夜的燈,在月下燈光顯得沖淡而柔和。桅燈當有紙罩避風,故曰“風燈”。其時江間并沒有風,否則江水不會那樣寧靜,月影也不會那樣清晰可接了。一二句似乎都是寫景,但已暗示出一個未眠人的存在(第一句已點出“人”字),這就是詩人自己。從“江月”寫到“風燈”,從舟外寫到舟內,由遠及近。然后再寫到江岸,又是由近移遠。由于月照沙岸如雪,沙頭景物隱略可辨,夜宿的白鷺屈曲著身子,三五成群團聚在沙灘上,它們睡得那樣安恬,與環境極為和諧;同時又表現出寧靜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這和平境界的可愛,惟有飽經喪亂的不眠人才能充分體會。
詩句中洋溢著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對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熱愛,這與詩人憂國憂民的精神是一脈相通的。詩人對著“沙頭宿鷺”,不禁衷心贊美夜的“靜”美。由于他與自然萬類息息相通,這“靜”與“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的寂靜幽獨該有多少不同。忽然船尾傳來“撥剌”的聲響,使凝神睇視著的詩人猛地驚醒,他轉向船尾,只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躍起一條大魚,在夜空中畫了一條若隱若現的弧線后,又潛入水中。
詩的前三句著力刻畫都在一個“靜”字,末句卻寫動、寫聲,似乎破了靜謐之境,然而其表達效果恰好相反,以動破靜,愈見其靜;以聲破靜,愈見其靜。與“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有異曲同工之處。這是陪襯的手法,適當把對立因素滲入統一的基調,可以強化總的基調。這是詩、畫、音樂都常采用的手法。詩的末兩句分寫魚、鳥,一動一靜,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點同時又最富于詩意的情景,寫得逼真、親切而又傳神,可見詩人體物之工。
此詩乍看上去,四句分寫月、燈、鳥、魚,各成一景,不相聯屬,確是“一句一絕”。然而,詩人通過遠近推移、動靜相成的手法,使舟內舟外、江間陸上、物與物、情與景之間相互關聯,渾融一體,讀之如身歷其境,由境會意。因而決不是什么“斷錦裂繒”(胡應麟)?!袄先ピ娖獪喡c”,從詩題“漫成”可知是詩人一時得心應手之作,這種工致而天然的境界不是徒事雕章琢句者能達到的。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折楊柳行一首。明代。黃省曾。 青楊帶芳堤,歲歲成枯凋。黃枝被嚴霜,忽復攀春條。草木有再榮,素發無還毛。相送入玄夜,白骨捐山郊。平生華堂燭,不復然明膏。委形非吾有,百年乃徒勞。安得駕游鸞,碧漢追王喬。軫念良巳久,口燥朱唇焦。發邁求神仙,裝辦何蕭蕭。芙蓉蔽行渚,秋雁鳴巳飄。時哉不停軌,黃鶴詎可招。
夜宿五層樓 其一。明代。王漸逵。 半空樓閣肅虛清,渾象沖融灝氣明。永夜銀河低自照,中天朱鳥靜相擎。祥風浣浣仙靈近,湘簟瀟瀟慧思生。此意未應傳下界,曉來悽對萬家城。
袁總督電奏有大禍將臨語聞而感賦。清代。李希圣。 事過方知大禍臨,君臣相對但沾襟。死棋著著猶堪覆,長夜漫漫直到今。三戶亡秦那可得,諸公誤國是何心。當時痛哭書還在,吞炭年來口已瘖。
寄懷菽園,兼訊蘭史,疊次曉滄韻 其三。清代。丘逢甲。 裸蟲擾擾夢方酣,白馬潮來撼赭龕。得勝名花夸大北,翻新捷徑走終南。蒙莊玩世甘呼馬,越石論交負解驂。冷盡山中煨芋火,擁爐人懶共僧談。
和嚴道培書院韻 其一。宋代。米芾。 城頭山腳舊圖開,華構凌云亦壯哉。談席昔人文獻地,升堂此日豫章材。弦歌化里清風動,麟鳳天南紫氣來。獨奈巖阿叢桂冷,幽棲不是偉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