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映垂楊漢水清,微風林里一枝輕。
即今江北還如此,愁殺江南離別情。
送宇文六。唐代。常建。 花映垂楊漢水清,微風林里一枝輕。即今江北還如此,愁殺江南離別情。
鮮花似錦映垂楊,漢水澄澈碧波漾;春風微微林中吹,一花輕盈吐芬芳。
現在面對江北景,尚且如此心怏怏;去到江南景更美,離情更使魂魄喪。
宇文六:詩人朋友,生平事跡不詳。
漢水:長江支流,源出陜西寧強縣,流經陜西南部,湖北北部和中部,在武漢市注入長江。
一枝:指一枝花。
即今:當今,現在。
還:尚且。
愁殺:亦作“ 愁煞 ”。謂使人極為憂愁。殺,表示程度深。
唐代大歷年間,常建授盱眙(今屬江蘇)尉,仕途不得意,后隱湖北東南一帶,以山水自娛,放浪詩酒、漫游名山以寄情。此詩是常建在陽春三月從江北漢水送別友人到江南時所寫。
參考資料:
1、張學文.唐代送別詩名篇譯賞:重慶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102-104
2、張學文.歷代送別詩選: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51
3、(清)王士槾選.唐人萬首絕句選校注:齊魯書社,1995年03月第1版:151
詩的開頭兩句“花映垂楊漢水清,微風林里一枝輕”,詩人從岸上和水中兩個角度,寫出江北春景之美:楊柳毿毿,日麗風和,花柳相映,漢水澄清,微風習習,樹葉輕揚。詩人沒有把和摯友離別時的春天故意寫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實地寫出春景的濃麗,并且著意點染楊柳的風姿,從而暗暗透露出此時此刻分別的難堪之情。同時也點出送別地點、季節和環境,彼有特色。兩句寫出花、垂楊、水、風、林五種景物,由于組合巧妙,并無堆砌之嫌。筆觸所及,廣闊而悠遠,飄然而來,忽然而去,為下文離別愁情失落氣息作鋪墊。
第三句“即今江北還如此”,用“如此”收結前兩句中的景物和心情,構成一種強烈的反跌,使滿眼春光都似黯然失色,春色越濃所牽起的離情別緒更強烈的感覺,透露出詩人怨別愁懷的感傷。用一“還”字,臨別的傷感,更見沉重。第四句“愁殺江南離別情”再進一步,此地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離情,此去江南,江南春色更濃更美,離別之情將更使遠行人愁殺,加深沉重的別情。一句實寫,一句虛寫,將送別雙方各限天涯的離情,互相思念的愁苦,觸目傷懷,作了深刻的表露。
全詩以淡彩繪景,以重筆寫情,結尾點題,天然樸實,率直真誠,毫無妝束之態。以情景交融之妙筆,實虛轉化,將臨別之際內心的復雜感情描摹得愁殺苦悶。
常建(708-765),唐代詩人,字號不詳,有說是邢臺人或說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過著一個很長時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隱居鄂渚。大歷中,曾任盱眙尉。 ...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詩人,字號不詳,有說是邢臺人或說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過著一個很長時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隱居鄂渚。大歷中,曾任盱眙尉。
照鏡。唐代。王建。 忽自見憔悴,壯年人亦疑。發緣多病落,力為不行衰。暖手揉雙目,看圖引四肢。老來真愛道,所恨覺還遲。
寄荅子立董兄。明代。邊貢。 書來休更問新銜,蹇命非才久自諳。游屐謾誇探虎窟,釣竿何用狎龍潭。終知展季三宜黜,豈但嵇康七不堪。傳語故交虛北望,已看華發住江南。
大行皇太后挽詞二首。宋代。陳師道。 扶日行黃道,乘云上紫微。憂勞形末命,恭儉見陳衣。布德刑開網,和戎戢武威。要知懷惠處,行路涕交揮。
憶王孫 其二 游西施山。清代。毛奇齡。 西施歌館舊城東。畫棟朱欄映碧空?;ㄐ蹶庩幊猛盹L。翠重重。石上胭脂墮雨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