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頭風月時時過,眼底兒曹漸漸多。有人問我事如何,人海闊,無日不風波。
陽春曲·筆頭風月時時過。元代。姚燧。 筆頭風月時時過,眼底兒曹漸漸多。有人問我事如何,人海闊,無日不風波。
吟風詠月的筆墨生涯匆匆流過,眼底下兒孫小輩日漸增多。有人問我人事如何。人海無邊的遼闊,沒有一天沒有風波。
風月:筆下描繪的清風明月。
兒曹:小兒輩,指晚輩的青年。
人海闊:指人事紛紜復雜。
風波:喻人事的復雜和仕途的艱險。
這首散曲具體的創作時間已無從考證。姚燧一生有著歷居顯要、高官厚祿的生活經歷。但宦海沉浮,他也體驗過仕途風波的變幻莫測。詩人面對元代社會上層內部傾軋的現實,慨嘆之中創作此篇。
參考資料:
1、陳思思,于湘婉編著.元曲鑒賞大全集 上: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148
“筆頭風月時時過,眼底兒曹漸漸多”,隨著筆下的風花雪月一年一年地消逝,跟前的兒女子孫也一個一個多了起來。時光荏苒,轉眼間詩人已到暮年,兒孫滿堂。這兩句是明顯的對句,無論從詞性、句子的結構,還是平仄搭配上看都對仗工整,而且構思巧妙,前句從多說到少,后句從少說到多。
前面兩句以平常的口吻、簡單的文字描繪了一幅寧靜、恬淡的生活景象,實際上是為后面的“無日不風波”做鋪墊。平靜的背后潛藏著跌宕起伏的“風波”,這種情緒上的反差,正是作者別出心裁的設計。
“有人問我事如何”一句以設問引起轉折,問的是仕途的命運,家事的前途,從上面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轉為對廣闊人生的思考。最后兩句“人海闊,無日不風波”是對設問句的回答,同時也是他對一生仕途生活的總結。人海茫茫,社會廣闊,人事紛爭,無時無刻不是在各種“驚濤駭浪”中顛簸,隨時可能身陷危機,這一略顯消極的總結體現出作者對現實的不滿之情。
姚燧。 元文學家。字端甫,號牧庵,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原籍柳城。官翰林學士承旨、集賢大學士。能文,與虞集并稱。所作碑志甚多,大都為歌頌應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輯有《牧庵集》。
游龍洞訪僧不遇留詩。宋代。陶弼。 一錫游何處,巖端靜掩扃。獨尋危石坐,閑把細泉聽。野鼠緣齋缽,山花落靜瓶。斜陽過溪去,回首亂峰青。
木芙蓉 其二。宋代。姜特立。 商氣正慘慄,商花忽紅芳。有如乍貧婦,猶飾盛時妝。眾目驚賞心,所見非所望。此后少朱榮,寂寞橘柚黃。
送陸比部汝成使閩中。明代。謝榛。 醉攀楊柳禁城東,別后芳樽不可同。日暮亂云迷遠道,天涯孤劍倚飛蓬。任公臺瞰江流近,大姥峰連海色空。虞帝好生當此日,遙知閩徼待春風。
貧甚戲作絕句八首 其六。宋代。陸游。 行遍天涯等斷蓬,作詩博得一生窮??蓱z老境蕭蕭夢,常在荒山破驛中。
臨江仙 懷辰州教授趙學舟。宋代。張炎。 一點白鷗何處去,半江潮落沙虛。淡黃柳上月痕初。遐觀情悄悄,凝想步徐徐。每一相思千里夢,十年有此相疏。休休寄雁問何如。如何休寄雁,難寫絕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