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日日勸人歸,一片歸心誰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問,謂予何日是歸期。
春日聞杜宇。宋代。謝枋得。 杜鵑日日勸人歸,一片歸心誰得知。望帝有神如可問,謂予何日是歸期。
杜鵑鳴聲凄厲,每天都在勸我歸去。我的一片思鄉之情這樣深、這樣痛。
如果有誰知道望帝有靈,那么可以問問他,希望他告訴我究竟何日是歸期。
杜宇:傳說中的古蜀國國王。
杜鵑:鳥名,又叫杜宇、子規、布谷鳥。相傳是古時蜀王望帝(名杜宇)的魂魄所化。其啼聲有兩個特點:一是連鳴不斷,似泣似訴凄厲悲涼,民間有“杜鵑啼嗚,泣血方止”的傳說;二是叫聲恰似在說“不如歸去”,因而人們又稱之為“催歸鳥”。
望帝:即遠古蜀王杜宇。
神:神靈。
謂:告訴。
予:我。
參考資料:
1、李元強,盧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市: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441-443
2、王長江,李浴華.學生宋詩二百首.太原市: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237-238
謝枋得曾于德祐元年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不久,元軍破城,詩人親故先后遇害,唯有老母因年老免于一死。謝枋得飽嘗家破人亡之苦,在長期奔波逃亡的過程中,撫今傷昔,將國破家亡的沉重之感凝結于這首思鄉之作之中。
參考資料:
1、樂云.唐宋詩鑒賞全典.武漢市:崇文書局, 2011:1228-1229
謝枋得此詩,抓住了杜鵑鳥啼聲的這些特點來抒寫自己的感情。其最成功之處在于用望帝的傳說來抒發自己徹骨的思歸之情,并把這種情緒描繪得纏綿往復,回腸蕩氣。
作者在二十八字的短短篇幅里,高度地集中題材。全詩緊緊圍著一個人(作者自己)、一種物(杜鵑)、一件事(歸)展開。僅從字面上來看,四句中有兩句出現了作者自己,兩句出現了杜鵑鳥,三句出現了“歸”字。進一步研讀,還發現其實四句都沒有離開這人、物、事三者。這種反復吟唱的寫法,類似民歌中的復沓,仿佛仍有“杜鵑催人歸,我歸,我歸,我歸……”的旋律不斷縈繞耳際,律感強烈,引起共鳴。
全詩的結構也十分巧妙。詩的開篇先用杜鵑催歸起興,并連用“日日”二字,足見此鳥之殷勤多情,好像在說物有情而人無意。但接下來次句卻說,我的歸心如此急切,可惜無人知道,當然,杜鵑也是不理解我的。這樣一來便使起興鵑鳴反倒成了鋪墊,從而把作者思歸的情緒推向了高潮。三、四句在前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使人與杜鵑之間形成直接聯系,用人向物發問的方式表達作者對歸期的盼望和對可能出現的永無歸期的憂慮。
通觀全詩,這種由物(勸歸)到人(思歸),再由人(問歸)到物(預示歸期),最后仍然歸結到人(歸期何時)的結構方式,在人、物、事三者之間構成循環不斷的關系,極符合作者所要表達的纏綿不絕、難解難斷的思想感情。
謝枋得(1226~1289年):南宋進士,江西信州弋陽人,字君直,號疊山,別號依齋,擔任六部侍郎,聰明過人,文章奇絕;學通“六經”,淹貫百家,帶領義軍在江東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國,作品收錄在《疊山集》。 ...
謝枋得。 謝枋得(1226~1289年):南宋進士,江西信州弋陽人,字君直,號疊山,別號依齋,擔任六部侍郎,聰明過人,文章奇絕;學通“六經”,淹貫百家,帶領義軍在江東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國,作品收錄在《疊山集》。
千秋歲 贈王子丹麓五十初度,奉次原韻。清代。宋犖。 韋編三換。一石才過半。丘壑性,終難變。傳文洛紙貴,顧曲吳綾賤。便便也,撐腸柱腹皆奇卷。日起花磚晏,短發梳還亂。追往事,休增嘆。杯螯左右手,便是長生愿。君不見,丹樓百尺仙居幻。
念奴嬌 茉莉。。于玉班。 檐櫳午寂,正陰陰窺見,后堂芳樹。綠遍長叢花事杳,忽見瓊葩豐度。艷雪肌膚,蕊珠標格,消盡人間暑。還憂風日,曲屏羅幕遮護。長記歌酒闌珊,微聞暗麝,笑覓衣沾露。月沒闌干天似水,相伴謝娘窗戶。浴后輕鬟,涼生滑簟,無限風流處。惹人幽夢,枕邊零亂如許。
題山水圖。明代。蘇葵。 山外青山云外云,綠蕪芳草杖藜痕。人間此景不易得,春風絕似桃花源。
銅雀妓。明代。袁凱。 流塵拂還集,絜糒儼然陳。歌吹自朝暮,君王寧復聞。松柏有時摧,妾非百年人。愿為陵上土,歲久得相親。
戴勝詞。唐代。王建。 戴勝誰與爾為名,木中作窠墻上鳴。聲聲催我急種谷,人家向田不歸宿。紫冠采采褐羽斑,銜得蜻蜓飛過屋??蓱z白鷺滿綠池,不如戴勝知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