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西風,吹我上、滕王高閣。正檻外、楚山云漲,楚江濤作。何處征帆木末去,有時野鳥沙邊落。近簾鉤、暮雨掩空來,今猶昨。
秋漸緊,添離索。天正遠,傷飄泊。嘆十年心事,休休莫莫。歲月無多人易老,乾坤雖大愁難著。向黃昏、斷送客魂消,城頭角。
滿江紅·豫章滕王閣。宋代。吳潛。 萬里西風,吹我上、滕王高閣。正檻外、楚山云漲,楚江濤作。何處征帆木末去,有時野鳥沙邊落。近簾鉤、暮雨掩空來,今猶昨。秋漸緊,添離索。天正遠,傷飄泊。嘆十年心事,休休莫莫。歲月無多人易老,乾坤雖大愁難著。向黃昏、斷送客魂消,城頭角。
萬里西風助我登上滕王閣,楚江波濤驚起,云層翻騰。遠遠望去好像船從樹梢上駛過去,有時水鳥雀沙邊飛落。晚上陰雨遮天,與唐時無異。
秋天來臨、氣蓑悲傷,自嘆十年官場浮沉,多次落職鄉居。唉,算了算了,不去說它了。天地之大,卻沒有我落腳之地。
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宋以來始填此詞調。豫章: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萬里”三句:暗用王勃故事。寫自己登臨高閣時的興致。傳說王勃往道南昌,水神以風助之,一夕行四百余里。
正檻(jiàn)外:門外正是。
楚山:指西山又名南昌山(今湖北省西部)。古時南昌屬楚地,故稱西山為楚山。。楚江:指贛江。作:起。
木末(mùmò):樹梢。一作“林杪”。
緊:深,濃。秋意已深。
休休莫莫:罷休,罷了。
乾坤:指天地。
著(zhuó):安放。
斷送:逗引。角:號角。
參考資料:
1、李曉麗.《國人必讀宋詞手冊》: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327頁
2、伍心銘.《宋詞三百首鑒賞》:時事出版社,2004年:第473頁
淳祐七年(1247年)春夏,吳潛居朝任同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等要職,七月遭受臺臣攻擊被罷免,改任福建安撫使,當時其兄吳淵供職于南昌,此詞應該為詞人前往福州道經南昌時所作。
參考資料:
1、唐圭璋等著 .《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卷) .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旱?953-1954頁
上片重在寫景?!叭f里”用得極有氣勢,“吹”極為生動,寫出了登臨高閣時的興致。這里引用了王勃的故事。傳說他往南昌途中,水神曾助以神風,使他一夕行四百余里,民諺謂“時來風送滕王閣”。這個故事更表現了作者的興致,還自然地將目前的登臨與王勃當年聯結了起來?!罢龣懲?、楚山云漲,楚江濤作?!薄皺懲狻睂懗隽水敃r居高臨下憑欄四望的感覺。楚山,指西山。楚江,指贛江?!霸茲q”、“濤作”,景象當時壯觀,可以想見詞人心潮的激蕩?!昂翁幷鞣灸┤?,有時野鳥沙邊落?!边@是寫登高遠望時所看到的景象,征帆像行駛在樹梢上,野鳥有時落在沙邊?!坝袝r”,二字極為傳神?!敖熴^、暮雨掩空來,今猶昨?!薄澳河辍闭f明其佇望之久。正當游目騁懷、沉入遐思時,雨霧撲簾而來,真是“珠簾暮卷西山雨”,與王勃當年所見情景如此相象,也不禁臨風嗟嘆了。
下片重在抒情?!扒餄u緊”四句均是由景人情。秋天是易使人感傷的季節,更何況詞人此刻正處于官場失意、前途渺茫之際??催h方天水相接,渺渺茫茫,思及自己年過半百,依然漂泊未定,任誰能不傷感,故而“嘆十年心事,休休莫莫”?,F在,自己歲月無多,天下雖大,無奈奸臣當道,哪里是自己的容身之所?!扒るm大愁難著”。乾坤之大卻安放不住、也安放不下他的“愁”。這里以固態體積狀愁,既給人以形之大、又給人以質之重的感覺,想象奇特。上面都是登高臨景惹起的對往事的回憶和無限慨嘆,往事本不堪回首,但面對此景情不自禁,由此抒發出的郁悶不平之氣,亦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跋螯S昏、斷送客魂消,城頭角?!迸R近黃昏,城頭的號角又吹起來了,聲聲入耳,又勾引起遷客無盡的羈旅愁思這正與上片“暮雨”照應,角聲混合著秋風、雨意,是多么蕭條悲涼的感覺。這是一個倒裝句。把“城頭角”放在最后,又使人覺得他的無盡愁思似乎像那聲聲號角一樣,在廣闊的秋空中,久久回蕩。這又變成一個以景結情的好句?!扒るm大愁難著”痛憤無比,結句哀思綿綿,剛柔相濟,益顯其沉痛悲郁。
全文上片寫登滕王閣覽景,下片借景抒情,由近及遠回首往事,十年來宦海沉浮,如流年似水,去日苦短,能有作為的歲月不多了。而社稷顛危,國難深重,有志難伸,內憂外患,充滿胸間。臨近黃昏,城頭的號角更勾引起遷客無盡的羈旅愁思。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
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游石橋。宋代。李處權。 御風縹緲云霞衣,驂龍翳鳳相追隨。三秀為糧桂為醑,玉笛送酒雙童吹。樵歌已換人間世,未了巖前一局棋。桃源歸路咫尺迷,醉眼疑在扶桑西。仙人授我長生訣,俄而夢覺鳴天雞。
桂太傅挽章 其二。明代。羅洪先。 金臺初獻策,彤管受咨詢。寶劍虛知已,青芻愧古人。十年操別鶴,千載著傷麟。日暮寒江上,孤云對白蘋。
錢申仲大夫索四亭詩各賦一首 白云亭。宋代。周紫芝。 登臨思昔人,有意在山麓。舉首瞻孤云,悵懷思宰木。云亦初何心,意乃自感觸。人生風木念,此念何由足。忽忽不可留,悠悠空滿目。愿言結斯廬,聊用慰幽獨。
次韻云扉講師游南山有懷張外史舊游。明代。袁華。 昔陪張外史,躡云上崔嵬。前登風篁嶺,酌泉蒼蘚堆。后度麥岡重,荒墳際蒿萊。陵谷嗟變遷,覽茲良悲哉。維時莫春初,鳥乳聲喧豗。行循靈石澗,坐覓翻經臺。萬竹森玉立,云扉絕纖埃。楊氏椒房親,葬母此山隈。想當全盛日,軒蓋如云來。至今清壑亭,金鋪照莓苔。行觴藉草飲,蔬果雜櫻梅。賴彼二三子,促席相延陪。醉題素壁間,辭翰粲瓊瑰。掩映房山詠,光怪燭九垓。騎鯨上天去,化鶴何年回。二妙不可作,撫卷心孔哀。
次劉正之芙蓉韻三首 其三。宋代。朱熹。 微吟澤畔幾扶筇,自笑摧頹一禿翁。羞見芙蓉好顏色,且憑詩律傲西風。
中書侍郎傅公挽詞 其二。宋代。范祖禹。 洛社瞻賢躅,書筵繼老成。聲容陪夙昔,論議想平生。節與盤山峻,名隨沇水清。草堂空舊隱,松月為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