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曰:“可”。
今日樓臺鼎鼐,明年帶礪山河。大家齊唱《大風歌》,不日四方來賀。
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宋代。劉過。 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曰:“可”。今日樓臺鼎鼐,明年帶礪山河。大家齊唱《大風歌》,不日四方來賀。
大堂之上謀臣開宴,邊疆將士手持武器。作戰(zhàn)的自然氣候條件具備,地理環(huán)境優(yōu)越,且眾志成城。“可以討伐燕國了嗎?”說:“可以?!?/p>
今日在樓臺之上籌謀國政,明年建立不世之功。大家一起高唱《大風歌》,不需多日四方便來慶賀。
西江月:詞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詞調(diào)。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
尊俎(zūn zǔ):酒器,代指宴席。劉向《新序》說:“夫不出于尊俎之間,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謂也。”
燕可伐歟(yú):可以討伐燕國了嗎?
樓臺:指相府。
鼎鼐(dǐng nài):炊器;古時把宰相治國比作鼎鼐調(diào)味,古以之代相位。
大風歌:漢高祖掃平四海,統(tǒng)一天下之后,以家鄉(xiāng)少年一百二十人伴倡,齊聲高唱大風歌。
參考資料:
1、夏傳才編著,中國古代軍旅詩選講,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1,第201頁
2、(清)朱孝臧編選;思履主編,宋詞三百首,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08,第355頁
公元1204年(宋寧宗嘉泰四年)韓侂胄定議伐金,其用心是為建功固寵。不久韓侂胄就揮師北上,結果大敗而歸。故這次北伐本身意義不大,但還是確實起到了振奮民心的作用。劉過的這首詞即是當年為祝賀韓侂胄生日而寫的,詞中表達了愛國軍民企盼北伐勝利的共同心聲。
參考資料:
1、劉默,陳思思,黃桂月編著,宋詞鑒賞大全集 下,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第554頁
詞的上闋分析宋朝伐金的有利形勢,首先刺堂之上有在宴席之中就能戰(zhàn)勝列手的智謀之士,而在邊疆有驍勇善戰(zhàn)的將領與士兵。宋朝占據(jù)了天時、地利、人和,所以說伐金是完全可行的。之所以要這樣分析,主要是針對當時朝廷彌漫的自卑、畏敵情緒而言的。雖然已經(jīng)議定要伐金,但是朝野上下對于抗金的勝利并沒有太大的把握,劉過這首詞就是鼓勵大家要看到希望,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抗金事業(yè)中去。詞中引用孟子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蓋子·公孫丑下》),其實就是強調(diào)雖然南宋的軍隊實力比不過金國的軍隊,但只要南宋軍民團結一心,共同抗敵,充分發(fā)揮人和的作用,最后的勝利一定是屬于南宋的。
詞的下闋瞻望南宋伐金的大好前景:只要執(zhí)政者治理有方,君臣同心,同休共戚,那么明年一定會取得勝利的,而用不了多久,國家一定會強盛起來,引來四方朝賀的。這從全詞的形勢說到韓伉胄本人,是對他的強有力的支持,讓人充滿信心和勇氣。
該詞運用很多口語化、散文化的句子,大有以文為詞的傾向,讀來朗朗上口,更增加了詞的魅力。全詞語言流暢、氣勢磅礴。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fā)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
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fā)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泊嘉興城北門外。元代。方回。 老病今如許,江硝豈所宜。未妨寧過計,不是故多疑。歉歲真難度,奸人或見窺。移舟入城泊,何敢強違時。
惠文伯居士請贊 其六。。釋崇岳。 無卓錐之地,有無價之寶。元不用安排,拈來用恰好。沒人情,佛亦掃。這般村僧,脫空到老。
田家謠。宋代。釋文珦。 東坡粟已黃,西疇稻堪獲。農(nóng)家慶豐年,茅茨舉杯酌。復喜官家用賢相,奮發(fā)天威去元惡。詔收寬徭榜村路,悍吏不來雞犬樂。兒音牧牛舍牛擺,翁媼賽神聽神語。飲則兮福鄉(xiāng)土,五日一風十日雨,萬歲千秋戴明主。
三月十八日水濱閒步 其二。明代。楊慎。 楊林今日是昭關,白首拘留未得還。漁父浣紗渾不見,斷腸今古淚潺湲。
諸路發(fā)解勸駕。宋代。吳潛。 東郡衣冠盛,南宮榜帖新。諸科唐取士,數(shù)路漢得人。鳴鹿殷勤意,攀龍變化身。若為明主獻,忠讜要披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