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江樓,臨海月,城上角聲嗚咽。堤柳動,島煙昏,兩行征雁分。
京口路,歸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銀燭盡,玉繩低,一聲村落雞。
更漏子·背江樓。唐代。溫庭筠。 背江樓,臨海月,城上角聲嗚咽。堤柳動,島煙昏,兩行征雁分。京口路,歸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銀燭盡,玉繩低,一聲村落雞。
背倚江邊樓閣,面對海上新月,聽城頭角號聲嗚咽。長堤在柳的舞姿中輕輕搖動,小島在暮煙里漸漸隱沒,兩行雁群紛飛似離別。
在那京口渡頭,他的歸帆已上路,正是花落春暮的時候。守著燃盡的銀燭,看天邊漸漸低垂的北斗,聽村落一聲雞鳴似把晨曲奏。
更漏子:詞牌名。又名“付金釵”“獨(dú)倚樓”“翻翠袖”“無漏子”。雙調(diào)四十六字,前片兩仄韻,兩平韻,后片三仄韻,兩平韻。
角聲:號角之聲。角,古樂器名。
島煙昏:謂水中洲島夜霧朦朧。
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鄂本、湯本均作“西陵”。
度:雪本作“渡”,誤。
玉繩:星名,北斗第五星(玉衡)的北邊兩星。張衡《西京賦》:“上飛闥而仰眺,正睹瑤光與玉繩。”
參考資料:
1、房開江 崔黎民.花間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29-30
2、邱美瓊 胡建次.溫庭筠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32-34
3、劉學(xué)鍇.溫庭筠詩詞選.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11-213
此詞有“歸帆渡”之句,當(dāng)時飛卿自京口北渡長江歸家途中作。會昌二年(842年)春自吳中游越中,約同年秋折返吳中。此詞有“京口路,歸帆渡,正是芳菲欲度”等句,當(dāng)是會昌三年(843年)暮春自吳中歸長安途中所作。
參考資料:
1、劉學(xué)鍇.溫庭筠詩詞選.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11-213
關(guān)于此詞的主旨,歷代學(xué)者看法有很大分歧。許多學(xué)者認(rèn)為是寫閨中女子的懷遠(yuǎn)深情。開頭三句,女主人公倚樓望遠(yuǎn),眼見海月初升,耳聽城上角聲嗚咽。這里暗寫一個“思”字;“角聲嗚咽”,烘托出愁情。接著三句,觸景生情,由近而遠(yuǎn)分別寫到堤柳拂動,煙島朦朧,征雁兩行,層次井然,景中寓情,尤其是“兩行征雁飛”一句,寓當(dāng)初分手情景,寫此時悠悠離情,蘊(yùn)籍含蓄,頗為人稱道。
下片鏡頭變換,轉(zhuǎn)寫游子欲歸,以從對方寫來的方法來升華思婦的感情。換頭三句,從虛處落筆,以虛寫實(shí),更見主人公此時離愁之深,相思之苦。“路”“渡”等詞,顯示了游子思?xì)w的心意,日夜兼程,特別是“正是芳菲欲度”句,點(diǎn)明時候已經(jīng)是暮春,良辰美景難再。末三句亦寫從夜到曉,是游子所見所聞,從銀燭孤照到村落雞啼,表明旅途的廣闊與清凄,也寫出了游子的孤寂與思親情緒。最后以景結(jié)情,韻味深長。
整首詞寫主人公的懷遠(yuǎn)深情,沿著由夜到曉的時間流程,通過其所見、所聞、所感,從景象中透出,從旁處托出,層次分明,意境深沉。
還有一些學(xué)者認(rèn)為此詞屬于羈旅行役詞,純?yōu)榛趥€人行旅生活體驗(yàn)的自我抒情之作,而非類型化的代言體。全篇境界開闊,格調(diào)清新,與閨情詞不同。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jìn)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shù)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jìn)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shù)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高士頌九十一首 其七十一 韓康。明代。黃省曾。 伯休謝俗,斸藥青冥。通都樹價,細(xì)女舉名。飄然改業(yè),遐蔽霸陵。佯隨國聘,俄蹈虛真。
秋懷次韻晁應(yīng)之三首。宋代。張耒。 木落晚風(fēng)急,宵涼侵暑衣。有期惟向老,無計(jì)未成歸。只益顛毛脫,還從髀骨肥。感時仍吊古,回首意多違。
江南意。明代。高啟。 妾本南國姝,父母愛如珠。貌豈慚明鏡,身才稱短襦。學(xué)成采蓮唱,曉出橫塘上。舟小復(fù)身輕,隨風(fēng)兩搖蕩。歸時曲岸傍,恰見貴游郎。輟歌欲轉(zhuǎn)棹,花淺不堪藏。將嗔卻成哂,相問那能隱。雖憐郎意深,終嫌妾家近。回首各盈盈,南湖月又生。煙波三十里,都是斷腸情。
踏莎行 其一。清代。程頌萬。 柳外斜陽,花間斷夢。心情病酒芳寒重。雕闌六曲有人憑,蒼苔暗補(bǔ)閑階空。癡絕蜂忙,嬌回鶯哢。憐伊倩影凌波送。巧持紈扇索題詩,回頭半露釵梁鳳。
白艾溪。宋代。胡楚材。 澎湃白艾溪,源恐從天落。灘石劍戟列,噴怒波勢惡。篙工手眼親,飛舫過如籜。達(dá)阻有長橋,輕虹□寥廓。參天樹列幢,夾岸如山削。中有釣魚郎,扁舟□寂寞。俗眼急勢利,問此何足樂。不釣滄海鰲,須膾潮州鱷。胡為持一竿,默在艾溪腳。我且笑不答,自歌還自酌。日暮鼓枻歸,風(fēng)埃滿城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