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載飄然繩檢外,樽前自獻自為酬。
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
云門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腳長。
曾奉郊宮為近侍,分明??羽林槍。
李白題詩水西寺,古木回巖樓閣風。
半醒半醉游三日,紅白花開山雨中。
念昔游三首。唐代。杜牧。 十載飄然繩檢外,樽前自獻自為酬。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云門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腳長。曾奉郊宮為近侍,分明??羽林槍。李白題詩水西寺,古木回巖樓閣風。半醒半醉游三日,紅白花開山雨中。
杜牧曾因仕途失意,長期飄泊南方,“倚遍江南寺寺樓”。其中云門寺在唐代高僧薈萃,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在曹溪說法,云門寺高僧善現住持曾事之。李白曾到此游覽,并題有《游水西簡鄭明府》一詩?!赌钗粲稳住肥嵌拍猎谌舾赡旰笞窇浤谴斡污櫠鴮懙慕M詩。
參考資料:
1、唐永德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062-1063
第一首詩的前兩句,描寫作者十年浪跡江南,不受拘束的生活。漫長的生涯中,詩人只突出了一個“自獻自為酬”的場面。兩個“自”字,把他那種自斟自飲,自得其樂,獨往獨來,不受拘束,飄然于繩檢之外的神態勾畫出來了。這神態貌似瀟灑自得,實際上隱約地透露出不合時宜的憤世之感。
詩的后兩句正面寫到“念昔游”的“游”字上,但是并沒有具體描寫江南的景色?!扒锷酱河辍敝皇菍暇吧话愕母爬ㄐ缘墓蠢?,然而爽朗的秋山和連綿的春雨也頗富于江南景致的特征?!按骸?、“秋”二字連用,同前面的“十載”相呼應,暗示出飄泊江南時日之久。詩人寄情山水,徜徉在旖旎風光之中,興會所致,不免吟詩遣興。寫游蹤又突出江南的寺院,正如作者在《江南春絕句》中所說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風光尤勝之故?!耙袠恰标P切吟詩?!耙斜榻纤滤聵恰?,并烘托出游歷的地域之廣,也即是時間之長,又回應開頭“十載”。
詩人到處游山玩水,看來似乎悠然自在,內心卻十分苦悶。這首憶昔詩,重點不在追述游歷之地的景致,而是借此抒發內心的情緒。愈是把自己寫得無憂無慮,無拘無束,而且是年復一年,無處不去,就愈顯示出他的百無聊賴和無可奈何。詩中沒有一處正面發泄牢騷,而又處處讓讀者感到有一股怨氣,妙就妙在這“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上面。
第二首詩在《會稽掇英總集》中在《宿云門寺》。此詩記敘作者游云門寺的經歷。不是云門寺外的猛雨,杜牧待不住,不會宿寺過夜的,大約在近侍郊宮的時候,也逢見過大雨,就聯想到羽林軍士又直又長又亮的矛槍。
第三首詩開門見山,提到李白在水西寺題詩一事。李白《游水西簡鄭明府》詩中云:“清湍鳴回溪,綠竹繞飛閣;涼風日瀟灑,幽客時憩泊”,描寫了這一山寺佳境。杜牧將此佳境凝煉為“古木回巖樓閣風”,正抓住了水西寺的特點:橫跨兩山的建筑,用閣道相連,四周皆是蒼翠的古樹、綠竹,凌空的樓閣之中,山風習習。多么美妙的風光!
李白一生坎坷蹭蹬,長期浪跡江湖,寄情山水。杜牧此時不但與李白的境遇相仿,而且心緒也有些相似。李白身臨佳境曰“幽客時憩泊”;杜牧面對勝景曰“半醒半醉游三日”,都是想把政治上失意后的苦悶消釋在可以令人忘憂的美景之中。三、四句合起來,可以看到這樣的場面:在蒙蒙的雨霧中,山花盛開,紅白相間,幽香撲鼻;似醉若醒的詩人,漫步在這一帶有濃烈的自然野趣的景色之中,顯得多么陶然自得。
此詩二、四兩句寫景既雄峻清爽,又纖麗典雅。詩人是完全沉醉在這如畫的山景里了嗎?還是借大自然的景致來蕩滌自己胸中之塊壘呢?也許兩者都有,不必強解。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親友馮儀之運干挽章三首。宋代。曹彥約。 聞道江西使,賓筵隕德星,失聲歸士友,短氣動朝廷。屢選非無意,遲行若有靈。忍令清燕處,我輩尚談經。
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為韻作八小詩贈伯永 其二。宋代。周孚。 收駒汧渭間,誰識此老驥。伏櫪我何傷,著鞭渠可畏。
說潮五古十七首 其二。清代。丘逢甲。 一疏晨叩闕,夕貶大海南。安知辟佛人,乃喜留僧談??琳摮龊笕?,公德寧遺慚。蒙莊固多誣,妄說孔贊
遠國通王化,儒林得使臣。六君成典冊,萬里奉絲綸。
云水連孤棹,恩私在一身。悠悠龍節去,渺渺蜃樓新。
望里行還暮,波中歲又春?;杳骺慈沼?,靈怪問舟人。
送歸中丞使新羅(一本題下有冊立吊祭四字)。唐代。耿湋。 遠國通王化,儒林得使臣。六君成典冊,萬里奉絲綸。云水連孤棹,恩私在一身。悠悠龍節去,渺渺蜃樓新。望里行還暮,波中歲又春?;杳骺慈沼?,靈怪問舟人。城邑分華夏,衣裳擬縉紳。他時禮命畢,歸路勿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