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唐代。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 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
夜泊:夜間把船??吭诎哆?。
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
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
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另外有人認為指“江村橋”和“楓橋”?!皸鳂颉痹趨强h南門(閶闔門)外西郊,本名“封橋”,因張繼此詩而改為“楓橋”。
漁火:通常解釋,“魚火”就是漁船上的燈火;也有說法指“漁火”實際上就是一同打漁的伙伴。
對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楓和漁火二詞擬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詩的人,懷疑江楓漁火怎么能對愁眠,于是附會出一種講法,說愁眠是寒山寺對面的山名。
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傳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另一種說法,“寒山”乃泛指肅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經數次重建,現在的寺宇,為太平天國以后新建。寺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日本人運走,下落不明。
夜半鐘聲:當今的佛寺(春節)半夜敲鐘,但當時有半夜敲鐘的習慣,也叫「無常鐘」或「分夜鐘」。宋朝大文豪歐陽修曾提出疑問表示:“詩人為了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說不通,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張繼詩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句子雖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鐘的道理?”可是經過許多人的實地查訪,才知蘇州和鄰近地區的佛寺,有打半夜鐘的風俗。
參考資料:
1、張國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367
天寶十四年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因為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參考資料:
1、劉學鍇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634-635
這首七絕,是大歷詩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詩以一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這二句既描寫了秋夜江邊之景,又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后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夜行無月,本難見物,而漁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闐寂之時,卻聞烏啼鐘鳴。如此明滅對照,無聲與有聲的襯托,使景皆為情中之景,聲皆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錯落,渾融幽遠。一縷淡淡的客愁被點染得朦朧雋永,在姑蘇城的夜空中搖曳飄忽,為那里的一橋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風情,吸引著古往今來的尋夢者?!短圃娙暇帯贰叭娨庾浴蠲摺掀?,妙在不說出?!薄洞兩疤圃姟罚骸啊畬Τ蠲摺譃槿玛P目。明逗一‘愁’字,虛寫竟夕光景,輾轉反側之意自見?!薄豆盘圃姾辖狻罚骸按嗽娧b句法最妙,似連而斷,似斷而連?!?/p>
詩人運思細密,短短四句詩中包蘊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詩意的語言構造出一個清幽寂遠的意境: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后世典范的藝術境界。其名句有:“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p>
《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游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為什么詩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聯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出啼鳴,秋天夜晚的“霜”透著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彌漫著滿天霜華。第二句寫詩人一夜伴著“江楓”和“漁火”未眠的情景。
小結:前兩句寫了六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兩句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鐘聲傳到船上的情景。前兩句是詩人看到的,后兩句是詩人聽到的,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首詩采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后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歷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后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 ...
張繼。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歷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后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
運禪人求偈。。釋德洪。 石室如仄磬,春云如翠被。翛然無事僧,來此時枕臂。無求即無憂,有身還有累。永懷彭尊宿,一席曾遁世。天子不得臣,公卿不敢致。高風不可攀,百世猶興起。運禪佳少年,杖錫成戾止。偶從城郭來,衣裓滿空翠。覓歸如子規,掉頭須去耳。山林與聚落,蜜無中邊味。子心有分別,動息若差異。錄以贈其行,不語開笑齒。
尸位學署岑寂無聊泛泛隨流跡近漁父每有聞見輒宣謳詠因名瀛涯漁唱 其二十一。清代。朱仕玠。 想見如來紺發鬖,荷蘭移種海東南。誰知異果波羅蜜,別有佳名優缽曇。
霽后郭西間步。清代。朱鐘。 遠煙畫山色,作意媚新晴。不盡郭西路,有時花里行。水春交樹影,村午聚雞聲。小借茅亭坐,溪田看耦耕。
懷顧黃公。清代。王又旦。 不畏窮愁只著書,幽棲風物近何如?斷云疏雨吳王峴,竹瓦臨江十尺廬。
庸庵同年于甲子重九集飲浦江高樓有詩紀事依。近現代。陳三立。 寄命湖船帶夢游,又依??蛻贇埱?。楹書壁掛成千劫,波影花光聚一樓。映照須眉能玩世,支離皮骨故工愁。持杯各在飛鴻側,咽入天風與唱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