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蒼的竹林寺,近晚時傳來深遠的鐘聲。
背著斗笠披著斜陽,獨回青山漸行漸遠。
靈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楊,字源澄,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后為云門寺僧。上人,對僧人的敬稱。
蒼蒼:深青色。竹林寺:在現在江蘇丹徒南。
杳(yǎo)杳:深遠的樣子。
荷(hè)笠:背著斗笠。荷,背著。
靈澈上人是中唐時期一位著名詩僧,俗姓湯,字源澄,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在會稽云門山云門寺出家,詩中的竹林寺在潤州(今江蘇鎮江),是靈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這首詩寫傍晚時分,詩人送靈澈返回竹林寺的途中。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407-408 .
這首小詩記敘詩人在傍晚送靈澈返竹林寺時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構思精致,語言精煉,素樸秀美,是唐代山水詩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蒼蒼山林中的靈澈歸宿處,遠遠傳來寺院報時的鐘響,點明時已黃昏,仿佛催促靈澈歸山。詩人出以想象之筆,創造了一個清遠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寫景,景中也寓之以情。后二句即寫靈澈辭別歸去情景。靈澈戴著斗笠,披帶夕陽余暉,獨自向青山走去,越來越遠?!扒嗌健奔磻拙洹吧n蒼竹林寺”,點出寺在山林?!蔼殮w遠”顯出詩人佇立目送,依依不舍,結出別意。只寫行者,未寫送者,而詩人久久佇立,目送友人遠去的形象仍顯得非常生動。全詩表達了詩人對靈澈的深摯的情誼,也表現出靈澈歸山的清寂的風度。送別多半黯然情傷,這首送別詩卻有一種閑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劉長卿和靈澈相遇又離別于潤州,大約在公元769—770年(唐代宗大歷四、五年)間。劉長卿于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從貶謫南巴(今廣東茂名南)歸來,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悶。靈澈此時詩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潤州逗留后,將返回浙江。一個宦途失意客,一個方外歸山僧,在出世入世的問題上,可以殊途同歸,同有不遇的體驗,共懷淡泊的胸襟。這首小詩表現的就是這樣一種境界。
精美如畫,是這首詩的明顯特點。但這幀畫不僅以畫面上的山水、人物動人,而且以畫外的詩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盡。那寺院傳來的聲聲暮鐘,觸動詩人的思緒;這青山獨歸的靈澈背影,勾惹詩人的歸意。耳聞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隱藏在畫外的詩人形象。他深情,但不為離別感傷,而由于同懷淡泊;他沉思,也不為僧儒殊途,而由于趨歸意同。這就是說,這首送別詩的主旨在于寄托著、也表露出詩人不遇而閑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因而構成一種閑淡的意境。十八世紀法國狄德羅評畫時說過:“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時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盡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會有足夠的景色?!保ā独L畫論》)此詩如畫,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繪畫,景色的優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
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客中遇雪不勝家山之思催晦庵寫詩及書。宋代。趙蕃。 旅枕驟疑風徹屋,曉窗還見雪填渠。梅花未放臘前蕊,雁足渾無別后書。故意誰其哀范叔,倦游身自困相如。贈言故愈綈袍賜,載路何須駟馬車。
扃岫為張支使作二首。宋代。姜特立。 老去林泉屬我,時來軒冕輸君。正好南冥運翼,未用北山移文。
送人歸田。明代。曹義。 解組歸來雪滿顛,優游林壑度馀年。春風繞舍多栽竹,夏日臨池獨看蓮。高興每因清醑適,閑情常對白云眠??蛠黻P款無盤饤,旋釣槎頭縮項鳊。
摸魚兒十五首 其七。清代。蔣士銓。 別燕云軟紅塵土,板輿一兩輕御。夢魂先到江南岸,畫取尚書詞句。紅幾數、待小建,花坊碎錦親題署。黃鶯相遇,認舊日使君,朱陳村里,乍暖勸農路。燕支塢,坐領滿身香露,壽觴歡進無數。醉來可憶長安陌,二月街頭賣處。將母去、至樂在,田園此事教人妒。好春遮獲,索半臂偎寒,紅妝舉燭,續撰遂初賦。
漫成答遠。。陳振家。 幽棲林下客,今日意何如。讀水光陰迅,吟山世事疏。命窮翻妒鳥,氣躁漫思魚。預種凌霄竹,居然成散樗。
題廬陵王子嘉古城讀書處。。蒲庵禪師。 古城陰處饒古木,古城城下煙水綠。江上茅堂晝掩扉,知是先生讀書屋。先生山澤列仙臞,篋無黃金家有書。燈火辛勤三十載,添得秋霜生鬢須。清晨起待檐光白,暮讀陳編眼如月。堅心自下董生帷,兀坐忘穿管寧榻。平生學邁師古人,不負堂堂八尺身。多病豈堪金帶系,歸來獨釣碧溪春。富貴浮云我何有,不如相遇一杯酒。古城山色年年青,春風多種門前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