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流放到萬里之外、土地荒蕪的南方,春暖花開之際,路途中看到大雁正朝北飛去。
不知道到哪年哪月,我才能與你們一道回到北方?
南中:指嶺南地區?!段倪x·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南中呂興,深睹天命,蟬蛻內向,愿為臣妾?!崩钌谱⒁秴侵尽罚骸敖魂n郡吏呂興等殺太守孫谞,使使如魏?!?/p>
三春:夏之初,天氣肅清,周覽八隅?!睗h班固《終南山賦》:“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氣肅清,周覽八隅?!?/p>
歲月:年月。泛指時間?!妒酚洝せ茨虾馍搅袀鳌罚骸扒鼜櫧撮e,猶可得延歲月之壽?!?/p>
爾:你。一作“汝”。同歸:一同返回?!对娊洝め亠L·七月》:“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泵珎鳎骸搬俟庸势涿?,同時出,同時歸也?!?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1
這首《南中詠雁》,《全唐詩》一作于季子詩,題為《南行別弟》,但《文苑英華》作韋承慶詩,且詩中所寫與別弟事無涉,故此詩著作權當歸韋承慶。唐中宗神龍初年,韋承慶在核審張易之弟張昌宗罪行的過程中,“失實,配流嶺表?!痹姰斪饔诒毁H途中。
參考資料:
1、周嘯天 等.唐詩鑒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41-42
因為徇私犯法,發配嶺南,詩人心中的追悔、痛苦自不言而喻。加上本來他是頗受寵幸的,痛苦無疑更甚。所以,被貶途中,當他看到成群的大雁向北飛去,不禁睹物傷情,悲從中來?!叭f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飛”,在這美好的春天,群雁北歸,尋其自由安樂之所,而自己卻要跨越千山萬水,遠赴萬里之遙到那險惡濕熱的南方瘴癘之地。其間旅途的坎坷,蟲獸的侵襲,疾病的折磨,都要忍受。春雁北返,回到自己的樂園,乃隨性而動;而自己作為萬物之靈長,卻淪落偏僻的異地,身不由己,無可奈何。首兩句,由雁及人,在人雁對比中,那種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蓄其中。
末二句,“未知何歲月,得與爾同歸”,緊扣歸雁,進一層抒發內心的悲憤與痛悔。雁在北方安家落戶,因此,古人稱北飛的雁為歸雁。隋代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兩句寫人見歸雁而自然生歸家之情。詩人此時身處南中,凝望那陣陣北歸的群雁,也不禁動了歸鄉這個念頭:不知什么時候,我才能和你們這些自由的大雁同返家園?古時北方人不適應南方的濕熱氣候,被貶謫南地的人往往兇多吉少,加之路途遙遠艱辛,更是生死難料。此番南去,是生是死,實難卜知。蓋一切都尚在冥冥之中也,因而作者那絕望的苦痛、負罪的悔恨以及深沉的身世之悲,都交織在這末二句上了。
詩中作者把無情的大雁當作可以告語的知己,向它們傾訴自己的情懷,情真意切,出語自然。這里表現了一個“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的疲憊不堪的旅人,他踽踽獨行,凝望那北歸的群雁逐漸消失在遠方,他的心也隨之很沉很沉地墮了下去。值得慶幸的是,韋承慶不到一年便被召回,繼續做官,兼修國史,頗受唐中宗稱善,官至黃門侍郎而卒,可謂善終。大概從這次貶謫中,作者是吸取了某種人生的教訓的,加強了個人品行的修養。宋之問有一首詩《題大庾嶺北驛》,和這首詩比較相似,其前四句云:“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痹谌搜銓Ρ戎?,寫思家之情。但宋之問終未能從貶所歸來,唐玄宗時竟被賜死。大概因為宋之問的人品太差,先諂事張易之,后有依附武三思,在知貢舉時,竟然收取賄賂,且不知悔悟,遂引起時人的公憤,連皇帝也討厭他,于是把他賜死了事。反映在詩歌里,韋承慶的貶謫思歸之苦,更能博得后人的同情。末二句自然、真摯,脫口而出,毫無矯揉裝束之態,深得后世詩論家的好評。
這首詩,通篇用敘述的筆調,語言直白、通俗,如話家常。短短二十字中,運用對比手法,把作者那深切的貶謫之痛,完滿地表現了出來,自具動人的力量。
韋承慶(639—705)字延休,唐代河內郡陽武縣(今河南原陽)人。性謹畏,事繼母篤孝。第進士。累遷鳳閣舍人,在朝屢進讜言。轉天官侍郎,凡三掌選,銓授平允。長安中,(公元703年左右)拜鳳閣侍郎,同平章事。張易之誅,承慶以素附離,流嶺表。歲余,以秘書員外少監召,兼修國史,封扶陽縣子。遷黃門郎,未拜卒,謚曰溫。承慶著有文集六十卷,《兩唐書志》傳于世。 ...
韋承慶。 韋承慶(639—705)字延休,唐代河內郡陽武縣(今河南原陽)人。性謹畏,事繼母篤孝。第進士。累遷鳳閣舍人,在朝屢進讜言。轉天官侍郎,凡三掌選,銓授平允。長安中,(公元703年左右)拜鳳閣侍郎,同平章事。張易之誅,承慶以素附離,流嶺表。歲余,以秘書員外少監召,兼修國史,封扶陽縣子。遷黃門郎,未拜卒,謚曰溫。承慶著有文集六十卷,《兩唐書志》傳于世。
與君相見即相歡,元季于今復二難。去國暫憐鴻影散,沖星時怪鸊膏寒。
潮陽遠道春誰伴,別墅離尊日未闌。后夜荊花還共笑,孤舟回首獨漫漫。
俟居弟雨田并舟南至楊村聞兄潮陽之命別去賦此送之。明代。游樸。 與君相見即相歡,元季于今復二難。去國暫憐鴻影散,沖星時怪鸊膏寒。潮陽遠道春誰伴,別墅離尊日未闌。后夜荊花還共笑,孤舟回首獨漫漫。
乙巳歲除日收周茂叔虞曹武昌惠書知已赴官零陵丙午正月內成十詩奉寄 其二。宋代。蒲宗孟。 想到零陵日,高歌足解顏。鄉閭接營道,風物近廬山。萬石今興廢,三亭誰往還。不知零與永,二郡孰安閒。
寄匡山人。元代。陳基。 早春相見又經秋,秋水迢迢阻泛舟。每見玉山問消息,荔漿何日寄江樓?
送兄弟還都至長葛河上四首·雙禽。宋代。韓維。 雙雙河洲禽,文彩披丹質。飛翔不離渚,鳴戲自終日。寒魚伏冰池,歲暮饑爾匹。不欲遠求林,投身避羅畢。
青絞道中。明代。王弘誨。 徑轉疑無路,溪迷別有槎。亂山一鳥道,深樹幾人家。旅食隨田舍,村醪趁野花。輿圖窮島嶼,黎庶遍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