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卻教一作:又教)
花影。宋代。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卻教一作:又教)
亭臺上的花影一層又一層,幾次叫童兒去打掃,可是花影怎么掃走呢?傍晚太陽下山時,花影剛剛隱退,可是月亮又升起來了,花影又重重疊疊出現了。
重重迭迭: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層又一層,很濃厚。
瑤臺:華貴的亭臺。
幾度:幾次。
童:男仆。這兩句說,亭臺上的花影太厚了,幾次叫仆人掃都掃不掉。
收拾去:指日落時花影消失,好像被太陽收拾走了。
教:讓。
送將來:指花影重新在月光下出現,好像是月亮送來的。將,語氣助詞,用于動詞之后。這兩句說,太陽落了,花影剛剛消失,明月升起,它又隨著月光出現了。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借吟詠花影,抒發了自己想要有所作為,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這首詩自始至終著眼于一個“變”字,寫影的變化中表現出光的變化,寫光的變化中表現出影的變化。第一句中“上瑤臺”,這是寫影的動,隱含著光的動。為什么用“上”,不用“下”,因為紅日逐漸西沉了。第二句“掃不開”寫影的不動,間接地表現了光的不動。光不動影亦不動,所以憑你橫掃豎掃總是“掃不開”的。三四兩句,一“收”一“送”是寫光的變化,由此引出一“去”一“來”影的變化?;ㄓ氨臼庆o態的,詩人抓住了光與影的相互關系,著力表現了花影動與靜,去與來的變化,從而使詩作具有了起伏跌宕的動態美。
寫光的變化,寫花影的變化,歸根到底是為了傳達詩人內心的感情變化?!吧犀幣_”寫花影移動,已含有鄙視花影之意;“掃不開”寫花影難除,更明現憎惡花影之情;“收拾去”寫花影消失,大有慶幸之感;“送將來”寫花影再現,又發無奈之嘆。詩人巧妙地將自己內心的感情變化寓于花影的倏忽變化之中,使詩作具有言近旨遠,意在言外的含蓄美。
有人評論說:“上瑤臺”比喻小人在高位當權;“掃不開”比喻正直之臣屢次上書揭露也無濟于事;三四兩句以太陽剛落,花影消失,明月東升,花影重映,比喻小人暫時銷聲匿跡,但最終仍然出現在政治舞臺上。從詩人一生仕途坎坷,政治失意的情況來分析,產生鄙視群小,痛恨官場腐敗的感情也許是可能的。但詩歌作為文藝作品,它顯然不能是生活的實錄,它比生活本身應該更概括,更集中,更有典型性,因此,一定要坐實哪一句即喻什么人或什么事,難免會有牽強附會之嫌了。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送通上人謁賈寺丞。金朝。李龏。 進乏梯媒退又難,近因多難怕長安。相知莫話詩心苦,乞取新詩合掌看。
鳳凰臺。宋代。任希夷。 只為羊車巒靚妝,會皇合殿燭無光。宮中不解嫁鸚鵡,臺上安能來鳳凰。
靜樂。元代。丁鶴年。 高人嗟逝矣,靜樂尚求詩。豈意無為道,翻成罔極悲。二難勤繼述,一默付希夷。飲水心愈潔,看山意更遲。傷烏營冢日,吊鶴造廬時。霜露增新感,煙霞遂宿期。閉門春事去,隱幾午陰移。未墜青云志,仍工白雪詞。每憐司馬病,深忝叔牙知。慚愧無佳句,緘題慰孝思。
陰晦中忽見華山。金朝。馮璧。 吏部能開衡岳云,坡仙曾借海宮春。蓮峰清曉忽自獻,二公何人予何人。
訪顧朗生不遇。明代?;矢P。 為訪山居勝,門前一水分。寧知牽世網,未果謝人群。滿徑翳秋草,虛窗閒白云。非關乘雪興,了恨未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