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遠游之人試著換上了單薄的春衣,枝頭的桃花已凋謝,野生的梅子已經發酸。
奇怪的是忽然一晚蛙鳴聲停止了,原來是東風又起,帶來了數日的寒冷。
游子:指離家遠游之人。
春衫:單薄的春裝。
試單:嘗試著換上單衣。
怪來:驚疑。
歇:停,這里指蛙畏寒而聲息全無。
作:起。
此詩載于其弟吳沆的《環溪詩話》。當時詩人正在漂泊異鄉,時已暮春,天氣和暖,但仍有寒流襲身,作為游子,詩人看萬物都富有情味,不免想起遠在江西的老家,感于人事變幻,故作此篇。
參考資料:
1、胡小偉主編.中華五千年名詩一萬首.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42
這首詩前兩句以視覺角度展現暮春時的和麗景色,后兩句以聽覺角度從細處描摹氣候轉變。詩人善于捕捉細節,把難于表現的季候特征寫得非常細膩。
前兩句寫“游子春衫”,游子長年在外,對氣候冷暖的變化最易感知。此時游子脫去冬衣而換上單薄的“春衫”,這個視覺形象反映出氣候的溫煦,又給人一種舒服、輕松的美感。一個“試”字寫出游子的心理狀態,寓有因氣溫不穩定而嘗試之意,也為后面的“又作東風十日寒”埋下伏筆。次寫“桃花”和“野梅”。桃花于仲春開放,但此時已“飛盡”;梅花于初春開放,夏初結梅子,此時則“野梅酸”,二物皆足以顯示江南三四月的特征。寫桃花,仍從視覺角度,不僅“桃花”二字有色彩感,“盡”前冠以“飛”,又顯示了動態美。寫梅則從味覺角度,一個“酸”字,足使口舌生津。這兩句寫氣侯乍暖,點出春夏之交的季節。
后兩句寫忽寒。詩人審美感受相當細膩,也很會捕捉典型的細節:“怪來一夜蛙聲歇”,這是從聽覺角度落墨,寫氣候忽冷。詩人很會捕捉典型的細節:先是從聽覺角度著筆,前兩天氣候乍暖時,田蛙也為之歡欣歌唱,增添了暖意。但忽然“一夜蛙聲歇”,確令人感到“怪”?!坝肿鳀|風十日寒”:原來是氣溫又變寒,青蛙于氣溫變化極敏感,他們躲進洞里,聲息全無,正顯示著“東風十日寒”。此句又從觸覺角度來寫?!笆铡迸c“一夜”相對,時間更長,但畢竟已是“東風”,此“寒”自是強弩之末,不必為之生畏。
這首詩純然寫春夏之交人們對乍暖還寒氣候的體驗,并無深刻的寓意寄托。但選材精到,體驗細致,有跌宕曲折之致。詩人注意全面調動各種審美感覺,從視覺、味覺、聽覺、觸覺等角度進行描寫,使詩的意境顯出多層次,多側面,具有立體感,給人以更豐富的美感。語句清晰,體驗真切。通過典型細節和景物描寫,表現游子對季候變化特別敏感的某種心理。
吳濤,生卒年不詳,字德邵,崇仁(今屬江西)人。是宋高宗紹興年間著名隱士環溪先生吳沆的大哥。下選 的《絕句》便是吳沆的《環溪詩話》存錄的。全宋詩收入其詩四首:《絕句》,《山居》,《在杭日作》,《仲春》。其中以《絕句》廣為流傳。 ...
吳濤。 吳濤,生卒年不詳,字德邵,崇仁(今屬江西)人。是宋高宗紹興年間著名隱士環溪先生吳沆的大哥。下選 的《絕句》便是吳沆的《環溪詩話》存錄的。全宋詩收入其詩四首:《絕句》,《山居》,《在杭日作》,《仲春》。其中以《絕句》廣為流傳。
仙姑對奕圖。元代。黃庚。 碧玉花冠素錦裳,對拈棋子費思量。終年不下神仙著,想是蓬萊日月長。
初八日微雨明日猶有賜意作兩絕句 其二。宋代。趙蕃。 不堪積暑滯煩疴,幸甚新涼脫網羅。聞道重陽更逢閏,今年節意屬秋多。
穆護砂 亂后重游太清宮。。黃公渚。 鼓枻滄溟去。踐山盟、待證鷗鷺。趁禺收浪,海天霞曙。瀛壖清淺如許。一徑處、檀欒青鳳舞。炎景斂、日中無暑。林海蕩、綠云靡極,繞殿腳、泉聲如故。婀娜蓬萊,葳蕤薝葡,十年重到渺愁余。訪煉師羽化,玉徽輟軫,腹痛賞音無。寥落鐘魚琳宇。碧紗籠、壁題塵污。悵蕊珠宮闕,沈沈朱鳥,年時洞天曾住。遁藕空、將身迷處所。生意撫、婆娑庭樹。道場散、饑鴉掠食,兵塵梗、歸雁無書。海印蕪平,寶珠花萎,魂歸絳雪淚應枯。又黃昏、戰艦空灘,角聲吹暮雨。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宋代。邵雍。 人言垂釣辯浮沉,辯著浮沉用意深。吾恥不為知害性,等閑輕動望魚心。
次韻彥達雨霽。宋代。張綱。 坐看飛雨激風雷,忽變晴空萬里開。殘暑暗隨檐溜去,新涼頻逐樹聲來。朱弦奏罷空三嘆,白酒篘殘尚一杯。病懶怕催詩債急,彊吟狂斐不知裁。
次東粵張掌教春日韻 其三。明代。張天賦。 腳債百年渾未定,煙花六合卻無涯。佳山麗水隨情款,晴日和風納歲華。啼鳥立梢春對語,游魚到處水為家。羅浮還憶醉仙子,紅臉朱唇襯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