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誰不懷憂。
令我白頭。
胡地多飚風,樹木何修修。
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古歌。兩漢。佚名。 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誰不懷憂。令我白頭。胡地多飚風,樹木何修修。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呼嘯的秋風讓人無限憂愁,進也憂愁,退也憂愁。
異域戍邊的人,哪個不陷入悲愁中?真是愁白了頭啊。
胡人之處多狂風,樹木蕭瑟干枯。
離家日子越來越遠,衣帶漸寬人消瘦。
思鄉的悲苦無法言說,就像車輪在心中旋轉。
蕭蕭:寒風之聲?!?/p>
胡地:古代胡人居北方,故后即用以代指北方。飆(biāo)風:暴風?!?/p>
修修:與“翛翛”通,鳥尾敝壞無潤澤貌,這里借喻樹木干枯如鳥尾。
思:悲。末二句是說難言的悲感回環在心里,好像車輪滾來滾去。
參考資料:
1、《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20-122頁
讀這首詩,容不得人情感上有所醞釀,劈頭便為一派濃重的憂愁所籠蓋——一個蒼莽悲涼的秋日,一場郁郁無歡的悵飲,本已令人愁悶難耐。何況還有那吹不盡的秋風,老是在帳外“蕭蕭”地響,更教人愁殺?!扒镲L蕭蕭愁殺人”,這一句突發的嘯嘆,正將主人公心頭的萬縷愁緒,化作烈烈秋風,“蒼茫而來”,立時令人生出一種“不可遏抑”的困擾之感?!俺鲆喑?,入亦愁”,則以細節刻畫,抒寫愁苦中人的坐立不安。不禁使人感到,那困擾著主人公的憂愁,竟怎樣難以趨避、無可擺脫。受這困擾的,不止主人公一人:“座中何人誰不懷憂?”既稱“何人”,又加“誰不”,這雙重反問告訴人們:那憂愁正如病魔一樣,已侵襲到所有在座者的心腑。使主人公所對無非憂者、所聞無非愁嘆——這樣的日子,真能耗蝕人的青春,加速衰老之期的到來。難怪主人公要發出“令我白頭”的幽幽哀嘆了。
以上一節,一味寫“愁”,使人來不及細想,先就浸染上了那擺脫不開的憂愁。讀者不免要問:詩中主人公是誰?他究竟為什么如此憂愁?第二節詩,正為讀者解開了疑團:“胡地多飚風,樹木何修修!”“胡地”,即塞外胡人居處之地。主人公既呼之為“胡”,可見他自己不是胡人。聯系下文“離家日趨遠”一句,可知主人公應是遠離家鄉、出塞戍守的漢卒。對于初到塞外的旅人來說,那“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的異域風光,實在是新鮮而奇妙的。但作為戍卒而久居胡地,看慣了浩瀚的黃沙,見不到幾多綠意。秋冬之際,唯有呼嘯的飚風,時時搖撼著稀疏的高樹。那滋味可就大不好受了。它們所能勾起的,只能是千重憂慮、萬里思情。讀到這里,讀者便可恍然大悟:主人公之所以“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之人之所以“誰不懷憂”,那都是心揣著有家難歸的萬里離思的緣故。在這樣的斷腸人眼中,無論是“飚風”,無論是“修樹”,觸目間全都化成了一片愁霧。故此二句看似寫景,實亦寫愁,正與上文“秋風蕭蕭愁殺人”相應,將滿腹的憂愁“外化”了。
如果說,憂愁可以催人衰老,它首先帶給人們的,則是憔悴和消瘦?!半x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痹娭械闹魅斯?,正因為飄泊異鄉、離家日遠,被愁思消磨得煢煢骨立了。但詩人卻不肯明言,而是巧妙地運用“衣帶”之“日緩(松)”,以反襯主人公身軀的日見消瘦,寫得含蘊不露而哀情深長。一位形銷骨立的戍卒,就這樣獨佇于塞外荒漠,默默無語地遙望著萬里鄉關:“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薄皇菬o語可說,而是心中塞滿了愁思,縱然有千言萬語,也難以表達。要描述這樣一種痛苦之狀,筆墨是難以勝任的。但人們在極度痛苦之中,想象力就往往特別活躍,筆底口中便常常跳出奇語?!缎l風·河廣》的主人公,在眺望黃河彼岸的故國時,思歸心切,就唱出了“誰謂河廣,一葦杭(渡)之”的奇句。而這首歌的主人公,為抒寫胸中難以排遣的痛苦,竟想出了“腸中車輪轉”這一奇喻。用滾滾車輪在腸中的轉動,寫主人公無可言傳的曲曲愁思,真是形象得教人吃驚。也正因為如此,戍卒那離家萬里的痛苦懷思,才以更強的力度震蕩了讀者的心弦,使人不能不為之悚然動容。
有人認為,《古歌》所抒寫的,是“游子天涯之感”,恐怕不確。從上文的分析可知,它應該就是“胡地”戍卒的思鄉懷歸之作。東漢曾多次對羌人用兵,戰爭均延續十數年之久。朝廷之將貪功而無能,至使離鄉征戍之卒“進不得力戰,退不得溫飽”,大批喪生于“胡地”、邊境。這正是《古歌》之類思鄉之作產生的背景。這首歌熔抒情、寫景于一爐,在“秋風蕭蕭”中抒寫困擾戍卒的愁思;又將它融于異鄉的修樹、荒漠的飚風之中,變得更加蓬勃、紛揚;最后忽設奇喻,將其化為轆轆車輪,在腸中滾轉不已。如此形象的情感抒寫,顯示出漢樂府民歌在抒情藝術上已有怎樣長足的進步。能夠與它比美的,在漢代,恐怕只有“長于抒情”的《古詩十九首》了。
送程給事知越州 其一。宋代。畢仲連。 玉籍殊科四十秋,徊翔藩翰幾淹留。五羊舊治功尤著,百越新恩志已酬。健節亭亭心益壯,清吟一一思如流。壺漿滿道爭迎處,晝錦應先駐虎邱。
生辰謝邵廣文惠惠仁者壽賦。宋代。張栻。 左弧念當辰,藐此臥歲晚。重云不予蔭,敢望滋九畹。南鄰有良朋,繁質快瓴建。進道方骎骎,吐辭看袞袞。妙語極吹噓,至理屬關鍵。嗟予澹泊好,學植自穮蔉。豈能益涓埃,感子意繾綣。昭然隱微中,當念仁豈遠。起知妙乾體,實理踐坤簡。大易乃在我,亙古當一本。期君得真傳,永以息邪遁。
瓶花。清代。屈大均。 射干才一朵,瓶小不勝花。剪似春羅碎,翩如綵蝶斜。白頭簪不可,素手贈誰家。硯側間相映,光含一點霞。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宋代。文天祥。 寥陽殿上步黃金,一落顛崖地獄深。蘇武窖中偏喜臥,劉琨囚里不妨吟。生前已見夜叉面,死去只因菩薩心。萬里風沙知己盡,誰人會得廣陵音。
游小溪浙源山中。元代。趙汸。 舊游何處覓苔磯,水涸山童事事非。忽到小溪深樹側,鴛鴦驚起逐群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