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詞。宋代。鄭文寶。 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
那高高的畫船,系在春水邊,一動不動。它在等誰?哦,是外出的游子,喝著別離的酒,情意正濃。
游子惜別,畫船可不管;無論是煙波浩蕩,無論是風吹雨打,它總是帶著滿船離愁別恨,駛向江南。
亭亭:高高聳立的樣子。
畫舸(gě):即畫船。
半酣:半醉。
北宋開寶八年(975)宋滅南唐后,鄭文寶仍被宋朝廷錄用,被任命廣文館生。為此詩乃作者宦途中所作,抒寫詩人在運河之上、隋堤之畔的客舟之中的一段離情別恨。
參考資料:
1、唐圭璋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0-11
該詩首句是說一只漂亮的畫船系在岸邊的柳樹上,表現的是一個“等”字?!巴ねぁ倍嘤脕硇稳莨媚镏鐥l、靚麗,作者卻用來描寫船,可見作者的構思不同一般?!跋怠钡暮竺媸÷粤速e語,與劉禹錫的“只有垂楊綰別離”手法相同,且暗切題意,手法不同凡響?!按禾丁被美畎椎摹疤一ㄌ端钋С摺?,用筆老到,布局精巧。該句中沒有正面寫柳,但“系”字和詩題相照應,已暗示了所系之處。古代有折柳贈別的風俗,因為“柳”諧“留”音,寓有惜別之意,因此,首聯所展示的系舟楊柳岸的畫面,恰是一幅春江送別圖。
次句以“直待”接續,回答了等的對象:行人,也就是將要離開家鄉的人。在船將發未發之際,送行者和行人依依話別,做最后一刻的流連。珍重彼此的友誼,珍重這別離的時刻,送行的人殷勤勸酒,“直到行人酒半酣”,這里含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意思。同時也表明,行人所以喝得半醉,一來是朋友情重,二來是為了排遣離憂。作者在上一句“亭亭畫舸”停在水中這一特寫背景下,創立了似乎是游春的場面,而下句轉入離別,出現心理的反差,離別的黯然銷魂的意況隱現在句中。這兩句語言很含蓄,意思卻很明白。這里不說人有情而怨別,卻怪畫船無情,無理而妙。
三四句作者直寫離別。第三句在首句“點染的畫船上做文章,說不管煙波浩渺,不管風風雨雨,行人終將離去,畫船帶走的只是離愁別恨。包含了送行者相留不住的怨情,也表現了行人欲留不能,不得不走的無奈,像是友人對行者的埋怨,又像是行者的自怨自艾,寫得情意盎然。
末句將抽象的離恨,化為有形體、有重量的東西,使人分外感到離恨的深刻沉重,意象非常新奇。作者不寫船帶走行人,也不寫行人的離恨,而是說船帶走的是離恨,多了一層轉折,加深了意境。同時把離愁悲恨這一抽象的情態想象成實在的物質,可以放在船上運走,就更為奇妙。此詩在新巧上做文章。作者把離愁別恨變成有分量的東西,可用船來載,在“愁”的分量上做文章,更加深切地表現了心中的凄苦,為人所稱道。這一手法為后代詩人借鑒。好的比喻,好的意境,是不怕重復的。
該詩全篇構思精巧,把無形的別情寫得具體、有形。作者用到如下幾種手法:一是第四句中的“載”字,把抽象的別情化為有形的、可以被運載的東西,同時也顯示出別情的沉重。這一形象化的說法,后來常被詩人所仿效;二是移情于物。似乎是無情的畫舸,在經過一段沉默難耐的等待之后,只等行人上了船,便毫不遲疑地把人載向江南。人情無奈,遷怨于物,如此言情,深婉蘊藉。三是七絕詩通常分為兩節,前兩句與后兩句間有一個轉折,而此詩一氣而下,使我們直覺得相別之干脆、舟行之飛速,不容人有絲毫的纏綿悱惻,有力地烘托出濃重的怨別之意。
鄭文寶(953~1013)字仲賢,一字伯玉,汀洲寧化(今屬福建)人,鄭彥華子。太平興國八年進士,師事徐鉉,仕南唐為校書郎,歷官陜西轉運使、兵部員外郎。善篆書,工琴,以詩名世,風格清麗柔婉,所作多警句,為歐陽修、司馬光所稱賞。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
鄭文寶。 鄭文寶(953~1013)字仲賢,一字伯玉,汀洲寧化(今屬福建)人,鄭彥華子。太平興國八年進士,師事徐鉉,仕南唐為校書郎,歷官陜西轉運使、兵部員外郎。善篆書,工琴,以詩名世,風格清麗柔婉,所作多警句,為歐陽修、司馬光所稱賞。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訪顧朗生不遇。明代?;矢P。 為訪山居勝,門前一水分。寧知牽世網,未果謝人群。滿徑翳秋草,虛窗閒白云。非關乘雪興,了恨未逢君。
二月三日點燈會客。宋代。蘇軾。 江上東風浪接天,苦寒無賴破春妍。試開云夢羔兒酒,快瀉錢塘藥玉船。蠶市光陰非故國,馬行燈火記當年。冷煙濕雪梅花在,留得新春作上元。
次吳白樓卷中韻。明代。林俊。 文會雞鳴記往年,秋山回首四朝前。典刑數老今誰在,風雨重陽句尚傳。禮祀放晴中夜月,齋壇分碧北陵煙。直廬奎聚翻成感,舊臆新悰一闇然。
與詩社諸棣游白水寨。。張海鷗。 天分白水落增城,許此江山錦繡盟。仙子靈風矜善弱,古藤神脈佑繁榮。大豐峽谷河流遠,小寨人家景色清。更喜派潭堪酌飲,也宜風雅也怡情。
送謝希孟。宋代。葉適。 白頭趨幕府,早已負平生。未放鵬舒翼,應煩驥斂程。驛梅催凍蕊,柁雨送春聲。為語常平使,開懷待子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