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從側面看廬山嶺連綿起伏,遠處、近處、高處、低處呈現不同的樣子。
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西林寺在廬山西麓。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橫看:從正面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
側:側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識:不能認識,辨別。
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形狀。
緣:因為;由于。
此山:這座山,指廬山。
西林:西林寺,在現在江西省的廬山上。這首詩是題在寺里墻壁上的。
參考資料:
1、金菊林.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1-13
蘇軾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豐七年)五月間由黃州貶所改遷汝州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游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
參考資料:
1、陳邇冬.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第二版):199
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
一句說的是游人從遠處、近處、高處、地處等不同角度觀察廬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觀感的。有時你看到到是起伏連綿的山嶺,有時你看到的是高聳入云端的山峰。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結尾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這兩句奇思妙發,整個意境渾然托出,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回味經驗、馳騁想象的空間。這不僅僅是游歷山水才有這種理性認識。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一首小詩激起人們無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題西林壁》不單單是詩人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認識。由于這種認識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所以詩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給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啟人心智。因此,這首小詩格外來得含蓄蘊藉,思致渺遠,使人百讀不厭。
蘇軾的詩既是人生感悟,也是一種政治體驗。蘇軾自進入仕途后卷入了新舊之法的爭議,他在政治傾向上更貼近保守派,反對王安石主導的新法。但他不偏激,主張汲取新法合理成分,主張講究執行策略,反而又為舊黨所不容。因此,蘇軾筆下的廬山,也可以看成是撲朔迷離的政局,新舊兩黨立場不同,結論也不同。事實上,人們都置身局中,置身歷史長河中,都不免陷入當局者迷的困境,應該更客觀地思考問題,得出恰當結論。
如果說宋以前的詩歌傳統是以言志、言情為特點的話,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蘇軾,則出現了以言理為特色的新詩風。這種詩風是宋人在唐詩之后另辟的一條蹊徑,用蘇軾的話來說,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這類詩的特點是:語淺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额}西林壁》就是這樣的一首好詩。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移師蒼梧。明代。唐璧。 云捲霆驅號令行,蒼梧城下動歡聲。秋毫不犯民安業,不數條侯細柳營。
論詩絕句四十首 其三十三 茶陵。清代。李希圣。 進士山東李中麓,子規江上陸滄浪。詩名相業供描畫,始信多才本不祥。
戊寅正月壽張華東年兄七十三初度兼訂觀海之約 其二。明代。畢自嚴。 傳聞海蜃幻樓臺,仙屋籌添瑞氣開。岱岳孔林游屐遍,何當把臂向蓬萊。
投壺。宋代。劉子翚。 暇日賓月集,投壺雅戲同。傍觀驚妙手,一失廢前功。禮盛周垂憲,詞夸晉起戎。區區論勝負,轉眼事還空。
念奴嬌。清代。周之琦。 五湖空約,為迷津、翻學鴟夷生計。釣艇漁舟頻喚取,替卻駪駪征騎。蕙帶徐搴,蓀橈緩蕩,萬頃玻璃碎。青溪幾折,晚風吹夢無際。當日跨鳳偕歸,玉尊雙飲,笑語篷窗倚。一綠鴛波依舊好,誰念羈禽身世。帝子貞筠,靈均香草,況是埋憂地。楚騷歌罷,水天何限愁思。
次韻輅氏東亭書事四首 其二。。劉摰。 幽懷樂所遇,且任北山嘲。世事棋秤變,年光石火敲。松筠陰自冷,蘿葛蔓相捎。草密蛇橫徑,檐低燕露巢。楚醪無再設,蘄紙不重鈔。旋買粳留客,親科筍付庖。靈山瞻二祖,歸路近三茅。塞上藏憂喜,人心浪自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