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行路難·其六。南北朝。鮑照。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對著席案上的美食卻難以下咽,拔出寶劍對柱揮舞發出長長的嘆息。
大丈夫一輩子能有多長時間,怎么能小步走路的失意喪氣?
放棄官銜辭職離開,回到家中休養生息。
早上出家門與家人道別,傍晚回家依然在親人身邊。
在床前與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織布機前織布。
自古以來圣賢的人都生活得貧賤,更何況我這樣的清高孤寒又正直的人呢?
案:一種放食器的小幾。又,案,即古“椀”(碗)字?!?/p>
會:能。這句是說一個人生在世上能有多久呢?
安能:怎能。蹀躞(diéxiè疊謝):小步行走的樣子。這句是說怎么能裹足不前,垂翼不飛呢?!?/p>
弄兒:逗小孩。戲:玩耍?!?/p>
孤且直:孤高并且耿直。這二句是說自古以來圣人賢者都貧困不得意,何況像我們這樣孤高而耿直的人呢!
全詩分三層。前四句集中寫自己仕宦生涯中倍受摧抑的悲憤心情。一上來先刻畫憤激的神態,從“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這樣三個緊相連結的行為動作中,充分展示了內心的憤懣不平。詩篇這一開頭劈空而來,猶如巨石投江,轟地激起百丈波瀾,一下子抓住了讀者的關注。接著便敘說憤激的內容,從“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中,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縛下有志難伸、有懷難展的處境。再聯想到生命短促、歲月不居,更叫人心焦神躁,急迫難忍。整個心情的表達,都采取十分亢奮的語調;反問句式的運用,也加強了語言的感情色彩。
中間六句是個轉折。退一步著想,既然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為,不如丟開自己的志向,罷官回家休息,還得與親人朝夕團聚,共敘天倫之樂。于是適當鋪寫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場景,雖則寥寥幾筆,卻見得情趣盎然,跟前述官場生活的苦厄與不自由,構成了強烈的反差。當然,這里寫的不必盡是事實,也可能為詩人想象之辭。如果根據這幾句話,徑自考斷此詩作于詩人三十來歲一度辭官之時,不免過于拘泥。
然而,閑居家園畢竟是不得已的做法,并不符合作者一貫企求伸展抱負的本意,自亦不可能真正解決其思想上的矛盾。故而結末兩句又由寧靜的家庭生活的敘寫,一躍而為牢騷愁怨的迸發。這兩句詩表面上引證古圣賢的貧賤以自嘲自解,實質上是將個人的失意擴大、深化到整個歷史的層面——懷才不遇并非個別人的現象,而是自古皆然,連大圣大賢在所不免,這足以證明現實生活本身的不合理。于是詩篇的主旨便由抒寫個人失意情懷,提升到了揭發、控訴時世不公道的新的高度,這是一次有重大意義的升華。還可注意的是,詩篇終了用“孤且直”三個字,具體點明了像作者一類的志士才人坎坷凜冽、抱恨終身的社會根源。所謂“孤”,就是指的“孤門細族”(亦稱“寒門庶族”),這是跟當時占統治地位的“世家大族”相對講的一個社會階層。六朝門閥制度盛行,世族壟斷政權,寒門士子很少有仕進升遷的機會。鮑照出身孤寒,又以“直”道相標榜,自然為世所不容了。鐘嶸《詩品》慨嘆其“才秀人微,故取湮當代”,是完全有根據的。他的詩里不時迸響著的那種近乎絕望的抗爭與哀嘆之音,也不難于此得到解答。
前面說過,同為詩人抗議人生的哀歌,此詩較之《擬行路難·瀉水置平地》的正言若反、半吐半吞,寫法上要直露得多,但此詩也并非一瀉到底。起調的高亢,轉為中間的平和,再翻出結語的峭拔,照樣是有張有弛,波瀾頓挫。音節安排上由開首時七言長調為主,過渡到中間行云流水式的五言短句,而繼以奇峰突出的兩個長句作收煞,其節奏的高下抗墜也正相應于情感旋律的變化。所以兩首雜言體樂府仍有許多共同之處。再進一步,拿這兩首感憤言志之作,來同前面那些借思婦口吻言情的篇什相比較,風格上又有不少異同。前詩婉曲達意,這里直抒胸臆;前詩節拍舒徐,這里律動緊促;前詩情辭華美,這里文氣樸拙——隨物賦形,各有勝境。不過無論哪一類題材,都能顯現出作者特有的那種奇思煥發、筆力健勁的色調,這正是鮑照詩歌最能打動人心的所在?!赌鲜贰繁緜饔谩板冫悺倍衷u論他的樂府創作,后來杜甫也以“俊逸”概括其詩風,其實“俊”和“麗”還只標示出它的體貌,“逸”和“遒”才真正攝得它的神理。從鮑照的“俊逸”到李白的“飄逸”,是有著一脈相承的關系的。
鮑照(約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學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字明遠,漢族,祖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西南,轄區包括今江蘇漣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他長于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 ...
鮑照。 鮑照(約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學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字明遠,漢族,祖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西南,轄區包括今江蘇漣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他長于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
琳老所居植竹發筍而草茁其傍作詩見寄為賦一。宋代。毛滂。 春風吹瑯玕,夏長蒼龍孫。未見拂云梢,已引鞭驥根。包藏霜雪姿,隱忍苔蘚痕。其傍茁小草,同出東帝恩,恩深草先高,抱籜殊未掀。歲寒兩何如,一笑凝詩魂。
傷時感懷 其二。宋代。王十朋。 帝鄉五載亂離中,億萬蒼生陷犬戎。二圣遠征沙漠北,六龍遙渡浙江東。斬奸盍請朱云劍,射虜宜貫李廣弓。借問秦庭誰慟哭,草茅無路獻孤忠。
君子有所思行。魏晉。陸機。 命駕登北山。延佇望城郭。廛里一何盛。街巷紛漠漠。甲第崇高闥。洞房結阿饋。曲池何湛湛。清川帶華薄。邃宇列綺窗。蘭室接羅幕。淑貌色斯升。哀音承顏作。人生誠行邁。容華隨年落。善哉膏粱士。營生奧且博。宴安消靈根。酖毒不可恪。無以肉食資。取笑葵與藿。
送人。宋代。李之儀。 冥冥天邊鴻,蕩蕩風中云。一笑偶相逢,擊節聊送君。我室豈無酒,胡為不開樽。所貴樂文字,固非異蕕薰。天門直牛渚,南北如相分。想君月下吟,未厭俚語聞。霜空夜自明,江月寒微昏。會當借饑鯨,永謝五濁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