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p>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
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p>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p>
其母曰:“能如是乎?與汝偕隱?!彼祀[而死。
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地名)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p>
介之推不言祿。先秦。左丘明。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圃唬骸矮I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薄 ∑淠冈唬骸邦烈嗲笾??以死誰懟?” 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薄 ∑淠冈唬骸耙嗍怪?,若何?” 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薄 ∑淠冈唬骸澳苋缡呛??與汝偕隱?!彼祀[而死?! x侯求之,不獲,以綿上(地名)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ū尘敖忧懊娴摹端氯伺娢墓罚x文公賞賜跟著他逃亡的人們,介之推不去要求祿賞,而(晉文公)賜祿賞時也沒有考慮到他。
介之推說:“獻公的兒子有九個,現在惟獨國君還在(人世)?;莨?、懷公沒有親信,(國)內外都拋棄他們。天沒有(打算)滅絕晉,(所以)必定會有君主。主持晉國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誰呢?上天實際已經安排好了的,而跟隨文公逃亡的人卻認為是自己的貢獻,(這)不是欺騙嗎?偷竊別人的錢財,都說是盜竊。更何況貪圖天的功勞,將其作為自己的貢獻呢?下面的(臣子)將罪當做道義,上面的(國君)對(這)奸詐(的人)給予賞賜。上下互相欺瞞,難以和他們相處啊?!?/p>
他的母親說:“你為什么不也去要求賞賜呢?(否則)這樣(貧窮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誰呢?”
回答說:“(既然)斥責這種行為是罪過而又效仿它,罪更重??!況且說出埋怨的話了,(以后)不應吃他的俸祿了?!?/p>
他的母親說:“也讓國君知道這事,好嗎?”
回答說:“言語,是身體的裝飾。身體將要隱居了,還要裝飾它嗎?這樣是乞求顯貴啊?!?/p>
他的母親說:“(你)能夠這樣做嗎?(那么我)和你一起隱居?!北悖ㄒ恢保╇[居到死去。
晉文公沒有找到他,便用綿上作為他的祭田。說:“用它來記下我的過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p>
晉侯:指晉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國的幫助下回晉繼承君位。
賞:賜有功也。
從亡者:從文公出亡在外之臣,如狐偃、趙衰之屬。
介之推:亦從亡之臣。晉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獻公:重耳之父晉獻公。
惠、懷:惠公,懷公?;莨俏墓囟牡艿?,是懷公的父親。
置:立。
二三子:相當于“那幾個人”,指跟隨文公逃亡諸臣。子是對人的美稱。
誣:欺騙。
下義其罪:義,善也。言貪天之功,在人為犯法,而下反以為善也。
上賞其奸:奸,偽也。言貪天之功在國為偽,而上反以此賜也。
蒙:欺騙。
盍:何不。
懟(duì):怨恨。
尤:罪過。
文:花紋,裝飾。言人之有言,所以文飾其身。
綿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縣南、沁源縣西北的介山之下。
田:祭田。
志:記載。
旌:表彰。
這是一個歷代流傳很廣的故事。春秋時,晉國的公子重耳因為內亂出奔到國外,一路辛苦流離,餓得奄奄一息。隨行的介之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熟了給重耳吃,救了他一命。內亂平定后,重耳回國,榮登皇帝的寶座,就是晉文公,即文中所稱晉侯。他登基之后大行封賞功臣,卻偏偏忘了救命恩人介之推。這就是文章開頭所說的“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于是和老母隱居綿上深山。
文公知道后派人去請,而介之推執意不肯出來。傳說來人縱火燒山,想將母子逼下山,介之推和母親合抱一棵大樹,就這樣被燒死在山上。燒山的那一天正是清明節的前一天,為了悼念介之推,從此人們便定每年清明前一天為寒食清明,“寒食”是斷火冷食的意思。這一天舉國都不許生火,只能吃冷食。據說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歷。
故事還沒有完。介之推被燒死后,文公很悲傷,他砍下那棵大樹,制成木屐穿上。嘆息著說:“悲乎,足下!”據說這又成了“足下”這一典故的出處。
綿山因此也成為一大名勝。據史料記載,從三國曹魏時期到元末,歷代曾有6次大規模修建。1940年1月10日,綿山毀于日軍戰火。解放后,綿山被山西省政府列為重點風景名勝區。90年代得到了全面的修復和擴建。不但重修了從龍頭寺到云峰寺被侵華日軍燒毀的寺廟,并且開發建設水濤溝瀑布群和棲仙谷自然風光兩大景區。而每到寒食清明,人們更是會深切地懷念介之推的高尚氣節。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后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后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春日山居即事五首 其三。明代。王廷陳。 筑室清溪曲,為園古道傍。苔痕侵戶牖,云色上衣裳。牧笛依青草,漁舟隱綠楊。偶然幽興愜,搔首放歌長。
訪歐子建澹圃二首 其一。明代。李孫宸。 到來幽意愜,久坐野情長。有榭皆臨水,無軒不極涼。菊榮抽早蕊,蘭晚茁馀芳。便作吾廬得,高眠到上皇。
次吳白樓卷中韻。明代。林俊。 文會雞鳴記往年,秋山回首四朝前。典刑數老今誰在,風雨重陽句尚傳。禮祀放晴中夜月,齋壇分碧北陵煙。直廬奎聚翻成感,舊臆新悰一闇然。
謁張曲江祠。清代。朱彝尊。 峻坂盤神樹,陰崖鑿鬼工。芳塵羽扇冷,春燕玉堂空。不睹關門險,誰開造化功。經過遺像肅,千載嶺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