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松陵道,堤長欲抱城。
塔盤湖勢動,橋引月痕生。
市靜人逃賦,江寬客避兵。
廿年交舊散,把酒嘆浮名。
過吳江有感。清代。吳偉業。 落日松陵道,堤長欲抱城。塔盤湖勢動,橋引月痕生。市靜人逃賦,江寬客避兵。廿年交舊散,把酒嘆浮名。
日落時在松陵道上前行,長長的江堤圍繞著這座古城。
塔影在湖水中隨波浮動,長橋牽引出一彎新月出生。
街市寂靜無人皆因逃稅,江寬見不到客船都在逃避官兵。
二十年間故友舊交多離散,端起酒杯感嘆這身外浮名。
吳江:在今江蘇省南部,西臨太湖。
松陵:指吳江。
堤:指吳江縣長堤?!洞笄逡唤y志》記載:長堤在吳江縣東……界于江湖之間,明萬歷十三年重筑,長八十里。
塔:吳江東門外方塔。
橋:指吳江城外利往橋,又叫長橋,共有八十五孔。引:長。
交舊:老朋友。
把酒:拿起酒杯。
參考資料:
1、劉琦 郭長海 呂樹坤.清詩三百首譯析.長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25頁
這首詩約作于康熙七年(1668)春,作者吳偉業應友人吳琦之邀請從家鄉江蘇太倉往浙江吳興,途經吳江。由于當時因戰亂和繁重的苛捐雜稅,鄉村破產、百姓逃亡的現象比較常見,故作者有感而發。
參考資料:
1、錢仲聯 章培恒.名家品詩坊 元明清詩.上海市: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124-127頁
2、朱眉叔.清晚清文學作品譯注講析.沈陽市: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65-66頁
這首詩扣住吳江的地理形勢和有關的歷史事件,巧妙地融寫景、敘事、抒情為一體,寓意深刻,感慨良多。
此詩上半部分描寫吳江自然景色,首聯所說“松陵”,為吳江舊稱。吳江縣城東南舊有一條長堤,界于松江與太湖之間,蜿蜒八十余里。詩人走在黃昏的吳江道路上,遠遠望去,這堤好像要抱住整座縣城一樣。一個“抱”字,把長堤擬人化了,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寫出了它對吳江縣城護擁偎倚的情態。首聯是對吳江的遠眺,頷聯兩句,則由遠而近,進一步作具體刻畫。第三句所說的“塔”,原在吳江東門外的寧境華嚴講寺內,共七層,高十三丈,形方,故名方塔。方塔在湖中各處均可看見,而其自身位置又是固定不變的,這就仿佛湖勢在圍繞著方塔移動。第四句所說的“橋”,一名垂虹橋,俗呼長橋,東西百余丈,多至七十二孔,中間有垂虹亭;前臨太湖,橫絕松陵,湖光海氣,蕩漾一色,舊稱“三吳絕景”。由于橋身很長,所以有一種似乎淡淡的月痕是由它牽引而生的感覺。兩句抓住當時吳江最具特色的景物,做了典型的概括描寫。詩中有塔有湖,有橋有月,動靜相宜,交相輝映,組成了一幅空明清曠的圖畫。同時,頷聯這兩句除了寫景之外,實際上另有某種深刻的寓意蘊藏在內,與頸聯相呼應。
頸聯“市靜人逃賦,江寬客避兵”,這兩句為全詩關鍵,它描寫了吳江在賦稅重壓、戰亂摧殘之下的蕭條景象。市集沉寂,是由于百姓忍受不了重斂苛征,被迫逃亡;江面空闊,是由于行客為了躲避兵火戰事,隱身遁跡。這“市”和“江”的蕭條景象,一方面和前面“湖”和“月”同樣開闊,另一方面卻又使得原來的秀麗景色整個地為之黯然,蒙上了一層凄清慘淡的色調,從而產生了對照鮮明的藝術效果。再結合頷聯“塔盤”、“橋引”兩句。所謂“湖勢動”,即可以視為寫自然之景,也可以看作是對頸聯的“逃賦”和“避兵”的人間風波的一種形象的暗示。所謂“月痕生”,則在寫景之中隱寓清兵南下之意。月屬陰象,因而在古代詩詞中往往用來比喻外族。如清初著名女詞人徐燦的《踏莎行》即云:“碧云猶疊舊山河,月痕休到深深處!”這里的“碧云”典據梁朝江淹《休上人怨別》詩:“日暮碧云合?!币馑颊f當時的南明小朝廷雖然已經日薄西山,但畢竟還在堅持;“月痕”則指清兵,希望它不要消滅南明。吳偉業和徐燦是同時代人,并且還是兒女親家。他作《過吳江有感》時,明朝政權已經徹底覆亡,所以一開頭寫的就是“落日”而不是“日暮”;因此頷聯中的“月痕生”,也同樣應是暗指清兵到來,而頸聯的“避兵”,由此也不顯得突兀而出了。如此,全詩的結構脈絡便可一目了然。首聯總起,概括吳江形勢,點明時代背景;接著一分為二,頷聯、頸聯由暗而明,既是寫景,又分別暗示了清兵南下、人民離散。最后,詩又合二而一,歸結為故國淪喪,交游零落,身世凄涼,唯有感嘆而已的悲涼情懷。
尾聯“廿年交舊散,把酒嘆浮名”,這里的“廿年”不一定是確指,它可以包括清兵南下至寫作此詩這二十余年的時間?!吧ⅰ弊殖猩衔摹疤印?、“避”二字而來,“人逃”“客避”,故友自然也都離散了。這句雖然說得較虛,不過,此中仍有故事可稽。明朝既亡,許多愛國文士相率結為詩社,遁跡林泉,砥礪氣節,暗圖匡復。順治七年(1650)開始出現的吳江“驚隱詩社”,在當時尤為著名。吳江的吳炎、潘檉章,昆山的顧炎武、歸莊等人,都是它的主要成員??滴醵辏?663),莊廷鑨“明史案”興,清王朝借機大搞株連,屠戮遺民志士,“驚隱詩社”亦被迫停止,吳炎、潘檉章也慘遭殺害,顧炎武曾做詩文吊之。而吳偉業同他們都有交往,因此,“廿年交舊散”云云,大概正是“有感”于這一事件。至于“把酒嘆浮名”,則是吳偉業本人的身世之感。他在明朝少年高第,前程似錦,而明亡以后,由于“浮名”太盛,被迫出仕清廷,晚年才得以回鄉家居?!案∶敝廴巳绱?,反不及故友們或死或遁;名節不墮,令詩人深為嘆息,借酒澆愁。
縱觀全詩,前半首寫“過吳江”,是敘事;后半首寫“有感”,是抒情。然而,抒情之中,兼有敘事。首聯“落日”,詩人離吳江還較遠;頷聯“月痕生”,漸漸接近吳江;頸聯“市靜”,表明已經上岸;尾聯“把酒”,則是住下之后發現“交舊散”,才對“酒”興“嘆”的。全詩按照時間先后依次描述,層次分明。因此,后半首既是寫“有感”,又是續寫“過吳江”。同樣,前半首的“落日”,“月痕生”,暗示了明朝的覆亡、清兵的入侵,所以,它既是寫“過吳江”,又是預寫“有感”??梢?,在本詩中,敘事與抒情,“過吳江”與“有感”,已經達到了相互滲透、不可截然分割的地步。
吳偉業(1609~1672)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蘇昆山,祖父始遷江蘇太倉,漢族,江蘇太倉人,崇禎進士。明末清初著名詩人,與錢謙益、龔鼎孳并稱“江左三大家”,又為婁東詩派開創者。長于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后自成新吟,后人稱之為“梅村體”。 ...
吳偉業。 吳偉業(1609~1672)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蘇昆山,祖父始遷江蘇太倉,漢族,江蘇太倉人,崇禎進士。明末清初著名詩人,與錢謙益、龔鼎孳并稱“江左三大家”,又為婁東詩派開創者。長于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后自成新吟,后人稱之為“梅村體”。
燈下小酌。宋代。陸游。 江湖雙鬢禿,宇宙一身窮,酒浪搖輕碧,燈花落碎紅。交情元易見,春事半成空。尚覬身強健,煙畦擷芥菘。
題云林畫。元代。黃公望。 遠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擁陂陀。居然相對六君子,正直特立無偏頗。
如夢令·月似二年前好。元代。張翥。 月似二年前好。人比二年前老。今夕又鯨川,但欠酒杯傾倒。聞道。聞道。三徑漸荒秋草。
長句和平見治音,京華猶記盍朋簪。聲傳珠履星辰近,影動金蓮雨露深。
云樹有圖憑鷹寄,春山無伴聽鶯吟。懸知兩地看明月,愛國憂民共此心。
詹尚書同文以堵文明所作云樹圖寄徐大參復初仍寄以詩因次其韻。元代。凌云翰。 長句和平見治音,京華猶記盍朋簪。聲傳珠履星辰近,影動金蓮雨露深。云樹有圖憑鷹寄,春山無伴聽鶯吟。懸知兩地看明月,愛國憂民共此心。
過韓氏莊登小閣 其二。宋代。釋道潛。 玉秀蘭芬好弟昆,時來挾冊視田園。囷場古木千章合,彷佛秦人避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