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蘇堤清明即事。宋代。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春光明媚、和風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織。
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們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卻萬樹流鶯,鳴聲婉轉,春色依舊。
把佳節清明的西湖,描繪得確如人間天堂,美不勝收。
蘇堤,元佑間蘇軾官杭州刺束時建于西湖。
梨花風,古代認為從小寒至Ⅱ谷雨有二十四番應花期而來的風。梨花風為第十七番花信風。梨花風后不久即是清明。
笙歌,樂聲、歌聲。
屬,歸于。
按,古人極重清明節,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說。該詩意境與周密《曲游春》詞“沸十里、亂弦叢笛??串嫶?,盡入西泠,閑卻半湖春色”相似。
即事,歌詠眼前景物
梨花風,梨花為第十七番花信風。
吳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吳興)人。南宋后期詩人。
這首詩對大好春光和游春樂境并未作具體渲染,只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點染,此詩的構思之絕,就體現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借游人的縱情、黃鶯的恣意,從側面措意,促人去展開聯想。游子尋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歸”,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見西湖勝景令人目不暇接,節日氣氛使人流連忘返,春光對人的吸引。再看“流鶯”,當人們“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時,它的世界被人類“強占”?,F在,“游人去而禽鳥樂也”,被壓抑了一天的黃鶯,又受了游人情緒的感染,當它重成了綠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難想象,黃鶯匿跡,是因人喧場面的熱烈;而它的再現,正說明宜人秀色的魅力。這樣,詩人敘節日情景,狀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繪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無情之鶯的快樂,由側面實現自己的創作目的。
前兩句寫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熱鬧場面。后兩句說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愛趕熱鬧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賞,只好讓給飛回來的黃鶯享受去了。運用側面描寫,反映了清明時節郊游踏青的樂趣:“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苯先抡恰袄婊ㄈf朵白如雪”的季節,青年人結伴出城,踏青尋春,笙笛嗚咽,歌聲裊裊,微風拂面,楊柳依依,真是“心曠神怡,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寫出了西湖風景的優美宜人。
吳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吳興)人。南宋后期詩人。 ...
吳惟信。 吳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吳興)人。南宋后期詩人。
浣溪紗 連晝蒙霾高臥無緒,素友快遞蟹笥,地址有誤幾未果收,仍倚前調。?;脧]。 漠漠重霾閟曉陰,凝弦恁會子期心。為迷三徑一時尋。濡沫潮橫思可聽,剔黃月滿慰初噙。潛移清寂午將深。
了無暑。南來幾、梅風吹霽虹雨。博山煙一縷。輕度魫窗,縈帶芳樹。
羅衣楚楚。添半臂、泥金剛彀。玉簟龍鱗似水,仗六曲畫屏風,把新寒防護。
角招 雨后涼甚,燈下讀《蘭當詞》,漫賦。清代。樊增祥。 了無暑。南來幾、梅風吹霽虹雨。博山煙一縷。輕度魫窗,縈帶芳樹。羅衣楚楚。添半臂、泥金剛彀。玉簟龍鱗似水,仗六曲畫屏風,把新寒防護。分付。蘭缸麝炷。薔薇盥手,重展金黁譜。畫蘭吳下女,轉作詞人,隔煙低語。涼花泫露。問笙鶴、瑤天歸否。淚燭紅深幾許。渾不似、綠桐陰,橫琴處。
相書語(張璟藏論婦人相引此)。兩漢。佚名。 目有四白,五夫守宅。
送陶元庸之越。。釋妙聲。 吳越山川一水分,總戎今屬李將軍。旌旗影動黿鼉窟,鼓角聲連虎豹群。徼外遐荒來送款,幕中賓客總能文。想君禹穴題詩處,長向姑蘇望白云。
次韻曹子方運判雪中同游西湖。宋代。蘇軾。 詞源灩灩波頭展,清唱一聲巖谷滿。未容雪積句先高,豈獨湖開心自遠。云山已作歌眉淺,山下碧流清似眼。樽前侑酒只新詩,何異書魚餐蠹簡。
賦得石琴送陳健夫往零陵。清代。屈大均。 端州白石天下稀,聲含宮商人不知。斲瑤琴長四尺,輕如一片番流離。石音最是難調者,碧玉老人能大雅。繇來太古本無弦,不是希聲知者寡。無弦吾欲并無琴,琴向高山流水尋。天籟元從人籟出,非君誰識此元音。君今欲向瀟湘去,此是重華揮手處。五弦一一在天風,二女雙雙出煙雨。詩篇投向洞庭波,山鬼篁中答嘯歌。幽蘭積雪頻相寄,慰我相思愁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