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花深澤靜垂綸,月夕煙朝幾十春。
自說孤舟寒水畔,不曾逢著獨醒人。
贈漁父。唐代。杜牧。 蘆花深澤靜垂綸,月夕煙朝幾十春。自說孤舟寒水畔,不曾逢著獨醒人。
在蘆花叢中,深澤之濱,一位老者在靜靜地垂釣,這位垂釣的老人已經(jīng)歷了幾十個春秋的煙朝月夕。
說自己在孤舟上、寒水畔、幾十年來未遇到過屈原這樣的獨醒之人。
綸(lún):釣絲。
月夕:月明之夜,即指夜晚。
煙朝:炊煙繚陽之早晨,即言早晨。
畔(pàn):旁邊。
不曾逢著獨醒人:戰(zhàn)國時屈原被放逐,遇見漁父,漁父問他何以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笔乱姟冻o·漁父》。
自屈原《漁父》之后,化用漁父典故的詩作甚多。杜牧也是化用漁夫典故,于是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xué)鑒賞辭典編纂中心編.杜牧詩文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12:79-81
這首詩為七言絕句,除“深”“逢”平仄不拘外,完全符合平起首句入韻格律。因為“垂綸”即垂釣,所以這首詩描寫的正足孤獨的垂釣者。釣者獨處靜謐之地,長潛煙雨之中,不與人世相通。詩名《贈漁父》,自然要贊美漁父。全詩通過環(huán)境描寫,虛擬對話,刻畫了與地?zé)o爭的老者形象。
第一句的正面環(huán)境描寫勾勒了山澤野趣,而第三句是其補充。蘆花盛開,一江皆白,蔚為壯觀。蘆葦一般九月開花,北方降溫,故稱“寒水”。杜牧另一首《泊秦淮》也曾寫過“煙籠寒水夜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三國魏劉楨《贈從弟》曾曰“豈無園中葵,懿此出深澤”。“深澤”與“水畔”化用了戰(zhàn)國屈原《漁父》的“游于江潭,行吟澤畔”。本句中,風(fēng)來葦曳,魚去綸搖,而一個“靜”字反襯出了漁父嫻熟的技巧和沉穩(wěn)的心態(tài)。
第二句由空間轉(zhuǎn)換到了時間。“月夕煙朝”是指晚上的月光和清晨的薄霧。由于夜釣和霧釣時能見度較低,垂釣肯看不清魚漂,所以此句暗示漁父技藝高超。又由于所寫時間是夜間,所以此句也暗示漁父晝伏舟中,離群索居。漁父隱逸自處,已非一日,而是“幾十春”,彰顯了堅定的意志和脫俗的境界。明儒楊慎《臨江仙》的”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與此格局相類,因置于《三國演義》開篇而膾炙人口。
第三、四句由描寫轉(zhuǎn)入記敘。秋冬岸邊,喃喃自語。橫舟獨釣,皆遇醉人?!肮轮酆钡囊庀蠡昧肆谠督返摹肮轮鬯蝮椅蹋氠灪??!蔼毿讶恕比∽郧摹稘O父》,文中三閭大夫屈原解釋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正是“眾人皆醉我獨醒”。漁父未逢拔俗之士,說明他自己深悟歸隱之道;老者向作者訴說岸邊際遇,也暗示作者自訓(xùn)為世外高人。
這首詩詩意象明確,節(jié)奏舒緩,格調(diào)清幽,境界深遠,是一首刻畫江邊隱士的佳作。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贈張秉衡先生。。曹明賢。 吾愛張夫子,蜚聲翰墨場。詩篇多灑脫,器宇自軒昂。去國頭猶黑,歸田鬢已蒼。締交相恨晚,步履過從忙。
風(fēng)定舡開夜泊柳子口上到荊州尚三程。宋代。洪咨夔。 山遠江平眼為開,楚樓西畔即陽臺。金釵短笠風(fēng)聲接,蒸裹燋糟節(jié)物來。雞喚客程三老起,雁將歸夢五更回。白云飛處西湖近,應(yīng)買霜螯試潑醅。
馬髻山。近現(xiàn)代。伯昏子。 秋泉幽咽掛寒松,駿骨惟馀一綹鬃。怪石崢嶸揚劍立,奇湖瀲滟綴芳秾。總因滿月思云邈,欲去危崖怨道壅。天馬水生當(dāng)振鬣,一摩世界最高峰。
和百拙禪師韻。元代。耶律楚材。 十方世界是全身,氣宇如王絕比倫。與奪機中明主客,正偏位里辨君臣。眠云臥月辭三島,鼓腹謳歌預(yù)四民。了了了時誰可曉,閑人元不是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