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頂無云,昨宵有雨。我來此地聞天語。疏鐘暝直亂峰回,孤僧曉度寒溪去。
是處青山,前生儔侶。招邀盡入閑庭戶。朝朝含笑復含顰,人間相媚爭如許。
踏莎行·絕頂無云。清代。王國維。 絕頂無云,昨宵有雨。我來此地聞天語。疏鐘暝直亂峰回,孤僧曉度寒溪去。是處青山,前生儔侶。招邀盡入閑庭戶。朝朝含笑復含顰,人間相媚爭如許。
山頂上沒有云彩,昨天夜里下過雨。我來到此地感悟天地之間的靈性交流。若有若無的鐘聲在昏暗的雜亂山峰間傳遞,孤寂的僧侶在晨曉中渡溪而去。
放眼望去到處是青山,站在山頂上想起了自己的朋友和伴侶。想把他們招請到這里閑耍。就這樣朝朝暮暮在一起生活,那是多么的快樂,人間的相親相愛也就莫過于如此了。
①踏莎行:《踏莎行》又名《柳長春》《喜朝天》等。雙調五十八字,仄韻。
②天語:上天之告語。
③疏鐘暝直:謂寺廟的晨鐘聲于昏暗中揭響直入高空。暝:昏暗。
④度:通“渡”。
⑤是處:到處。
⑥前生:上一輩子。儔侶:伴侶。
⑦招邀:邀請。閑庭戶:寂靜的庭院。
⑧含笑復含顰:微笑或皺眉。
⑨相媚:取悅。爭如許:怎得能夠像這樣。
參考資料:
1、葉嘉瑩.王國維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出版社,2006:58
2、王傳臚.王國維與人間詞[J].四川:四川大學學報,2002:54(14).
1905年夏,王國維從外地任教回家,途中經過峽山。他登山遠眺,感覺到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有感而作此詞。
參考資料:
1、王傳臚.王國維與人間詞[J].四川:四川大學學報,2002:54(14).
這首詞寫凌晨時候爬上高山之頂的所見、所聞和所感,但其中含有很豐富的言外意蘊,留下較大聯想空間的寫境與造境相結合的作品。
“絕頂無云”和“昨宵有雨”是一個對比也是一個過程。所謂對比,是今晨與昨宵、無云和有雨的對比,它容易引起一種詩意的感發;所謂過程,是在昨夜到今晨這極短的時間中從陰到晴的過程,它容易引起哲理性的體悟。因此王國維接下來就說“我來此地聞無語”?!疤煺Z”,是上天的告語,是以一種告誡的語氣,所以“我來此地聞天語”這句話,就隱含有一種尋求覺悟的努力在里邊。后面王國維展開描寫,寫所聽和所看到的,“疏鐘暝直亂峰回,孤僧曉度寒溪去”。黎明前月已經西沉日尚未出,是山谷中最昏暗的時候。這里的直是王國維著力的描寫,突出它的力度。而“亂峰回”,是說山谷被亂峰環繞,這是一種橫向的包圍和約束的力量?!盎亍焙汀爸薄边@一句兩字,是對舉的說法,使人覺得那寺院疏鐘的聲音好像沖破了亂峰環繞的黑暗直立而起,揭響入云?!肮律畷远群ァ?,令人在亂山昏谷之中產生。這樣說并非毫無根據,因為這句話從意象到字句都充滿了引人產生這種聯想的可能性。
正是這個“孤”字,引出了下闋尋求儔侶的想像:“是處青山,前生儔侶,招邀盡入閑庭戶?!薄扒吧鷥墏H”,仍是用了佛教的說法。引述到了前生、今生、來生的“三生”,那便是一種前生的慧根。把青山視為前生的伙伴并邀請它們到家里來做客,一方面是極言自己對青山的親近之感,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一種孤獨寂寞的情緒。這種比喻方式不是王國維創造,它借鑒了辛棄疾其中一首《沁園春》的寫法,把青山比作客人。接著下來王國維這首詞結尾的“朝朝含笑復含顰,人間相媚爭如許”,仍然是借鑒了稼軒詞,這是正用,那種尋求一個知音來安慰自己的渴望,正反映了他自己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孤獨。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 ...
王國維。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
應天長·石城花落江樓雨。五代。馮延巳。 石城花落江樓雨,云隔長洲蘭芷暮。芳草岸,各煙霧,誰在綠楊深處???舊游時事故,歲晚離人何處?杳杳蘭舟西去,魂歸巫峽路。
戊子九日。明代。釋函是。 去年此日亂離中,霜葉寒花今又逢。雁羽不堪窮漠北,戍歌猶是大江東。煙銷衰草橫塘靜,日照疏林秋浦紅。潦倒莫辭朝落帽,夜猿聲急白蘋風。
和王德和知縣謁蕭千巖韻二首 其一。宋代。袁說友。 虛名誤壯夫,黃金變顏色。誰歟帛米謀,困此芻狗跡。安和一榻上,精神馀筆力。我欲造之深,劇談忘漏刻。
秋夜梁七兵曹同宿二首。唐代。錢起。 一笑不可得,同心相見稀。摘菱頻貰酒,待月未扃扉。星影低驚鵲,蟲聲傍旅衣。卑棲歲已晚,共羨雁南飛。好欲棄吾道,今宵又遇君。老夫相勸酒,稚子待題文。月下誰家笛,城頭幾片云。如何此幽興,明日重離群。
種杉。明代。吳璉。 兒孫生計薄,辟地種杉松。伐樹深勞念,誅茅亦費工。清清怡望眼,小小寄吟蹤。直待成梁棟,時方記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