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向石欄立,清寒不可云。
流來橋下水,半是洞中云。
欲住逢年盡,因吟過夜分。
蕩陰當絕頂,一雁未曾聞。
雁蕩寶冠寺。宋代。趙師秀。 行向石欄立,清寒不可云。流來橋下水,半是洞中云。欲住逢年盡,因吟過夜分。蕩陰當絕頂,一雁未曾聞。
我走到了溪水邊,憑倚著石欄;心中的思潮難以表達,只覺得四周陣陣清寒襲人。
那橋下嘩嘩流淌的泉水,多半是山洞里的白云化成。
我多想在這里住上一陣子,可又正逢一年將盡,對著這美景留戀忘返,再三吟詠,不知不覺已過了夜半時分。
山頂的小湖是如此地寂靜,連棲息的大雁,也一聲不吭。
雁蕩:山名,雁蕩山主體位于浙江省溫州市東北部海濱,小部在臺州市溫嶺南境。素以獨特的奇峰怪石、飛瀑流泉、古洞畸穴、雄嶂勝門和凝翠碧潭揚名海內外,被譽為“海上名山,寰中絕勝”,史稱“東南第一山”。寶冠寺:雁蕩山十八古剎之一。
云:說。
夜分:夜半。
蕩陰:陰寒之氣回蕩彌漫。絕頂:最高的山頂。
一雁未曾聞:雁蕩山上有雁湖崗,崗頂有湖,蘆葦叢生,秋天時鴻雁常來棲宿。這句意謂天寒,雁已離去。
參考資料:
1、王永照 朱剛注.宋詩一百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36
寶冠寺是雁蕩山四大名剎之一。雁蕩山以瀑布奇峰著名,這首詩打破常規,題目是題寶冠寺,重點不寫雁蕩的峰巖瀑布,甚至無一字寫到寺廟,只是描繪環境的幽靜,突出自己的心靈感受。
詩開門見山,首聯就把自己置身在山寺中,寫環境,抒感受。詩說自己漫步在寺內,在流水邊駐足,憑倚著石欄桿,只覺得有一股說不出的清寒。清寒是人對外部氣候的感受,沒有什么難以表達之處,詩人說“不可云”,是因為山中寒冷,又逢歲暮,自然寒氣逼人,這不是詩人唯一的感覺;更重要的是如此幽寂的環境,使詩人心中產生了另一種清寒的感受,這感受很復雜,是淡泊名利、陶洗心境、出世達觀等種種感受的總和,因此不可名狀,難以敘述概括,只能用“不可云”三字來代表。雖然“不可云”,但必要抒發,詩接著便巧妙地借景達意,說眼見橋下流來清寒的泉水,想到其源頭,抬頭觀望,巖洞谽然,由此便推測流水的清寒,是因為它是石洞中的云朵所化。這樣寫,境的清寒與人的高潔全都予以表露了。這種表現方法,就是歷來詩家所說的“不寫之寫”,“鴛鴦繡了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元好問《論詩》),不明白說,讓讀者自己品味。也達到了司空圖《詩品》含蓄的標準:“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己,若不堪憂。是有真宰,與之沉浮……淺深聚散,萬取一收?!?/p>
三、四聯仍然用前兩聯手法,一聯抒情,一聯以景蘊情。環境如此岑寂,詩人的情懷如此淡泊,境與情吻合無間,詩人就不由自主地產生了留戀忘返的心情。第三聯明白說出自己的情感,在表現時先抑后揚,出句說自己想在這里住段時間,可是正逢年末,非得回家去;因為不能住下的遺憾,對句便寫自己在幽闃的環境中反復吟詠,不知不覺到了半夜。這樣寫,又回照了上文。尾聯以景色來反襯心情的淡泊。雁蕩山頂有湖,四季不干,是越冬大雁棲息的所在,雁蕩山即以此得名。詩寫聽不見一聲雁鳴,是實事,同時用以突出夜深時萬籟俱靜的場面。詩人在這樣的深夜尚不回去,他的胸懷就自然可知了。
詩的第二聯“流來橋下水,半是洞中云”是眾口傳頌的名聯。詩人通過自己的感受,由水的寒想到高處的寒,由高處又想到云與水的關系,從而把兩者相聯系,表現那一特定環境與特定心情,趙師秀對云水之間常常產生通感,喜歡把它們組合成一個場景,或硬把它們相互聯系,如他在另一首名作《薛氏瓜廬》中寫道:“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痹娺@聯,元方回《瀛奎律髓》曾指出是參考了唐杜荀鶴的“只應松上鶴,便是洞中人”句,這是從構思的角度上來說。如果從趙師秀喜在云與水上做文章的角度上看,詩更接近于武陵《贈王隱人》“飛來南浦水,半是華山云”句。趙師秀以苦吟出名,他曾經對人說:“一篇幸止有四十字,更增一字,吾未如之何矣?!保ㄋ蝿⒖饲f《野谷集序》)他在寫這聯詩時,極有可能受到杜荀鶴、于武陵詩的啟發。
趙師秀曾經選賈島、姚合詩為《二妙集》,他的這首詩的風格即近似賈島、姚合,詩面不用典故,寫景造境簡易平淡,結構嚴謹,意境清瘦,琢磨鍛煉得不露痕跡?!坝兰嗡撵`”的詩講究雕鐫后的歸真,即純用白描手法,繪景寫情,雖然氣格有些局促,但在當時江西詩派踔厲詩壇的情況下,無疑是給沉悶中注入了新鮮空氣。趙師秀在“四靈”中成就最高,這首詩又是他的代表作,從此可以窺見“四靈”詩風的特點。
趙師秀(1170~1219年)字紫芝,號靈秀,亦稱靈芝,又號天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 ...
趙師秀。 趙師秀(1170~1219年)字紫芝,號靈秀,亦稱靈芝,又號天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
知府黃龍圖。宋代。劉弇。 由來昭武勝天臺,淑氣俄鐘命世材。天上月華方攝兔,人間春色已先梅。長庚夢白真無敵,嵩岳生申世有開。直恐龍陂清澈底,照人都入骨毛來。
肅老惠詩兩章詩墨一函賦此志謝。。黃松鶴。 空谷人來續舊游,一函詩墨古徽州。驚潮竹影玲瓏透,鎖石桐煙澹宕浮。直與此情磨歲月,聊將小語記春秋。寒齋就我生顏色,十笏云山眼底收。
水調歌頭 記夢。明代。汪洋。 海氣迫虛渚,蚌吐冷光丸。暗潮攜我何處,云勢欲成山。長懼陰崖阻隔,俯首冰弦彈折,往事不堪憐。一掬蒼茫意,休郁兩襟邊。天水合,星河沒,起高寒。卻笑遺世無計,攬鏡看經年。又悔身臨巨壑,忽有驚飆吹落,月倚碧天圓。西牖鳴征鐸,聊慰在人間。
秋明室雜詩 其十三。。沈尹默。 灼灼雞冠花,昂然當階前。涼飆翻豈動,秋陽曜更妍。泯彼開落跡,無為圖畫傳。雜之百卉間,所立卓不偏。向來絕品題,此事或當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