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蘿洞口煙。
十里暗流聲不斷,行人頭上過潺湲。
引水行。唐代。李群玉。 一條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蘿洞口煙。十里暗流聲不斷,行人頭上過潺湲。
那引水的竹筒像一條寒玉,潺潺的秋水在竹槽里流動。泉水汩汩流出,在藤蘿的掩映下,水霧像不絕如縷的清煙般緩緩彌漫開來。
在這綿延十多里的地帶里,清幽的暗流在隱隱作聲。行人走在下面,如聽天籟,只聞其聲,不見其形。
寒玉:清冷的玉石。古代詩人常用來形容月亮、清泉、翠竹等東西,這里指用竹筒做的渡槽。
深蘿:指藤蘿深掩。煙:指洞口蒙蒙如煙的水霧。
暗流:指泉水在竹筒里流動,行人只聽到它的響聲卻看不見它的流淌。
潺湲:一作“潺潺”,形容水流動的聲音。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56
2、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405-406
李群玉所處的時代,朝廷腐敗,日甚一日。在這種狀況下,不少人產生了這個時期特有的憂郁感。詩人們大多轉向以抒寫個人情思為主,而直接反映人民疾苦、社會瘡痍的作品則不多見。李群玉也被時代所左右,這首《引水行》便是這樣的作品。
參考資料:
1、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405-406
2、劉學鍇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238-1239
唐代詩歌題材豐富,內容廣闊,生動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的千姿百態。但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斗爭,卻很少得到反映。像李白的《秋浦歌·爐火照天地》這種描繪壯美的勞動場景的詩作,竟如空谷足音。這是封建文人的時代局限和階級局限所造成的。正因為這樣,李群玉的這首《引水行》便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詩里描寫的是竹筒引水,多見于南方山區。鑿通腔內竹節的長竹筒,節節相連,把泉水從高山洞口引到需要灌溉或飲用的地方,甚至直接通到人家的水缸里,丁冬之聲不絕,形成南方山區特有的富于詩意的風光。
一、二兩句寫竹筒引泉出洞。一條寒玉,是對引水竹筒的生動比喻。李賀曾用“削玉”形容新竹的光潔挺拔(見《昌谷北園新筍》),這里用“寒玉”形容竹筒的碧綠光潔,可謂異曲同工。不說“碧玉”而說“寒玉”,是為了與“秋泉”相應,以突出引水的竹筒給人帶來的清然泠然的感受。寒玉秋泉,益見水之清洌,也益見竹之光潔。玉是固體,泉卻是流動的,“寒玉走秋泉”,仿佛不可能。但正是這樣,才促使讀者去尋求其中奧秘。原來這條“寒玉”竟是中空貫通的。泉行筒中,是看不見的,只能自聽覺得之。所以“寒玉走秋泉”的比喻本身,就蘊含著詩人發現竹筒引水奧秘的欣喜之情。
“引出深蘿洞口煙?!边@句是說泉水被竹筒從幽深的泉洞中引出。泉洞外面,常有藤蘿一類植物纏繞蔓生;洞口附近,常蒙著一層煙霧似的水汽?!吧钐}洞口煙”描繪的正是這種景色。按通常順序,應先寫深蘿泉洞,再寫竹筒流泉,這里倒過來寫,是由于詩人先發現竹筒流泉,其聲淙淙,然后才按跡循蹤,發現它來自幽深的巖洞。這樣寫不但符合觀察事物的過程,而且能將最吸引人的新鮮景物先描繪出來,收到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
“十里暗流聲不斷,行人頭上過潺湲?!敝裢惨?,一般都是順著山勢,沿著山路,由高而低,蜿蜒而下。詩人的行程和竹筒的走向一樣,都是由山上向山下,所以多數情況下都和連綿不斷的竹筒相伴而行,故說“十里暗流聲不斷”。有時山路折入兩山峽谷之間,而渡槽則凌空跨越,這就成了“行人頭上過潺湲”。詩不是說明文,花費很大氣力去說明某一事物,即使再精確,也不見得有感人的藝術力量。這兩句詩對竹筒沿山蜿蜒而下的描寫是精確的,但它決不單純是一種客觀的不動感情的說明,而是充滿詩的情趣的生動描寫。關鍵就在于它寫出了山行者和引水竹筒之間親切的關系。十里山行,竹筒蜿蜒,泉流不斷,似是有意與行人相伴。行人在寂寥的深山中趕路,邂逅如此良伴,會平添無限興味?!笆锇盗髀暡粩唷?,不只是寫竹筒流泉,而且寫出了詩人在十里山行途中時時側耳傾聽竹筒流泉的琤琤清韻的情景:“行人頭上過潺湲”,更生動地抒寫了詩人耳聞目接之際那種新奇、喜悅的感受。
竹筒引水,是古代勞動人民巧紗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生動事例,改造自然的同時也為自然增添了新的景色,新的美。而這種景色本身,又是自然與人工的不露痕跡的和諧結合。它本就富于詩意,富于清新樸素的美感。但勞動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出來的這種美的事物,能為文人所發現、欣賞并加以生動表現的卻不多。僅此一端,也足以使后人珍視這首《引水行》了。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縣仙眠洲有古跡“水竹居”,舊志記為“李群玉讀書處”。李群玉極有詩才,他“居住沅湘,崇師屈宋”,詩寫得十分好?!逗贤ㄖ尽?em>李群玉傳》稱其詩“詩筆妍麗,才力遒健”。關于他的生平,據《全唐詩·李群玉小傳》載,早年杜牧游澧時,勸他參加科舉考試,并作詩《送李群玉赴舉》,.但他“一上而止”。后來,宰相裴休視察湖南,鄭重邀請李群玉再作詩詞。他“徒步負琴,遠至輦下”,進京向皇帝奉獻自己的詩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覽”其詩,稱贊“所進詩歌,異常高雅”,并賜以“錦彩器物”,“授弘文館校書郎”。三年后辭官回歸故里,死后追賜進士及第。 ...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縣仙眠洲有古跡“水竹居”,舊志記為“李群玉讀書處”。李群玉極有詩才,他“居住沅湘,崇師屈宋”,詩寫得十分好?!逗贤ㄖ尽だ钊河駛鳌贩Q其詩“詩筆妍麗,才力遒健”。關于他的生平,據《全唐詩·李群玉小傳》載,早年杜牧游澧時,勸他參加科舉考試,并作詩《送李群玉赴舉》,.但他“一上而止”。后來,宰相裴休視察湖南,鄭重邀請李群玉再作詩詞。他“徒步負琴,遠至輦下”,進京向皇帝奉獻自己的詩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覽”其詩,稱贊“所進詩歌,異常高雅”,并賜以“錦彩器物”,“授弘文館校書郎”。三年后辭官回歸故里,死后追賜進士及第。
再步前韻答槐庭四首 其二。。林朝崧。 敦槃十二會葵邱,酒社詩盟接勝游。最憶鹿江燈節宴,夜深絲竹醉高樓。
灤京雜詠一百首 其三十一。元代。楊允孚。 北闕東風昨夜回,今朝瑞氣集蓬萊。日光未透香煙起,御道聲聲駝鼓來。
一舟停、佛貍祠下,酒邊人與花遇。金焦雙送南朝客,海上圓波重聚。
相記取。只那夕朱樓,我汝銷魂處。簾櫳遍數。又露掠篷低,風銷蠟黯,草草別君去。
邁陂塘 金陵王木齊追送予海上,以詞錄別,依韻和答。清代。程頌萬。 一舟停、佛貍祠下,酒邊人與花遇。金焦雙送南朝客,海上圓波重聚。相記取。只那夕朱樓,我汝銷魂處。簾櫳遍數。又露掠篷低,風銷蠟黯,草草別君去。人間世,都似看花隔霧。庾郎何必詞賦。卅年爭笑屠龍技,誰共靈修相訴。聊慰汝。盼等到重陽,買棹江南雨。艷才何補。剩十里青溪,二分明月,兜影照離緒。
玉皇殿閣微涼,看公重試薰風手。高門畫戟,桐陰閣道,青青如舊。蘭佩空芳,蛾眉誰妒,無言搔首。甚年年卻有,呼韓塞上,人爭問、公安否。
金印明年如斗。向中州、錦衣行晝。依然盛事,貂蟬前后,鳳麟飛走。富貴浮云,我評軒冕,不如杯酒。待從公,痛飲歲,伴莊椿壽。
水龍吟·玉皇殿閣微涼。宋代。辛棄疾。 玉皇殿閣微涼,看公重試薰風手。高門畫戟,桐陰閣道,青青如舊。蘭佩空芳,蛾眉誰妒,無言搔首。甚年年卻有,呼韓塞上,人爭問、公安否。金印明年如斗。向中州、錦衣行晝。依然盛事,貂蟬前后,鳳麟飛走。富貴浮云,我評軒冕,不如杯酒。待從公,痛飲歲,伴莊椿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