枿坐云游出世塵,兼無瓶缽可隨身。
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贈質上人。唐代。杜荀鶴。 枿坐云游出世塵,兼無瓶缽可隨身。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質上人有時打坐,靜如枯木;有時出游,飄若浮云,心無所系,隨性而行,超世脫俗。其他僧人云游,還帶著盛水的瓶子和吃飯的缽,而他出門連這兩件東西都不帶,一身之外無所有,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遇到人也不會去聊人世間的瑣事,仿佛他是一個置身于世間之外的人一樣。
質:和尚的稱號。
上人:對高僧的敬稱。
枿(niè)坐:枯坐。枿,樹木砍去后留下的樹樁子。
瓶缽:僧人出行所帶的食具。
杜荀鶴所生活的正是晚唐戰亂不止、民生凋弊的多事之秋。作為一個有良心、有正義感的詩人,面對這樣的現實,不可能緘口不語。詩人對質上人的最無牽掛和最清閑表示了由衷的贊頌,而于贊語之中卻含有弦外之意,寓有感慨人生的意趣,所以詩人就此寫下《贈質上人》來表達自己的看法。
參考資料:
1、《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60-1361頁
因為是送給僧人的詩,所以詩開頭便云佛事:“枿坐云游出世塵?!边@是寫質上人的形象。詩人抓住他的特征,刻畫了他的不同凡俗。
第二句進一步寫質上人的形象。瓶缽是云游和尚喝水吃飯不可少的器具??墒琴|上人連應該隨身攜帶的一瓶一缽都沒有。這就更突出了質上人超出塵世的性格,成了飄飄然來去無牽掛的大閑人了。
第三、四句,這是從質上人的精神境界去刻畫他的形象。他不說一句有關人世間的話,這才寫出精神上大解脫的悟道者形象。人們口上說的,都是心上想的,不說人間事,是他心里根本不想這些事,因為他把人間的名利富貴看做是虛幻、短暫、無意義的?!八^“世緣終淺道緣深”(蘇東坡語),在這位質上人身上表現得非常徹底,他完全游離于塵世之外。
他雖曾贊羨“萬般不及僧無事,共水將山過一生”(《題道林寺》)的生活,但無論怎樣也不能像質上人那樣口不說一句人間事。所以“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既有對質上人的稱賞和羨慕,也有詩人自己復雜心情的流露,字面上意義雖然淺近,而詩人的感慨頗深。
杜荀鶴的詩在語言上通俗淺近,明白流暢,所以他把嚴于格律的近體詩通俗化了。正因為這樣,他的許多詩句包括《贈質上人》在內都在長期流傳中成了人們口頭的熟語。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
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慶春澤 浴南溫湯。近現代。邵祖平。 乾軸流膏,陽和熾炭,玉池終日常盈。蒸燠爞爞蘊隆,紅霧吹冥。掛冠解帶欣浮拍,融熱浪,肌緩骸輕。洗連朝馬殆車煩,毛發俱清。人間尚有鴛鴦病,看雙攜過浴,搖蕩春星。助憶黃山仙湯,桃嶺渟泓,出山何事心消冷,怕橫流,卷盡孤馨。換幘臨風,自縱長謠,自濯長纓。
滿庭芳。兩漢。佚名。 辰出街頭,酉歸堂內,切須規矩隨身。志誠香火,早晚去朝真。遍歷名山福地,不恥問、參訪高人。休夸逞,斷除人我,心地放教平。燒丹并煉藥,琴棋書畫,各有司存。應干請祈法術,都是謾勞神。且任隨緣乞化,省多少、勞碌精神。團圞坐,齊同慈愛,異骨總成親。
紹熙四年加上壽圣皇太后尊號八首。兩漢。佚名。 寶冊既奉,祗誦迺言。仁深慶衍,益承益尊。和聲協氣,棄溢乾坤。閏受伊嘏,圣子神孫。
移梅。元代。薩都剌。 幾夜幽香惱夢魂,殷勤來倩隴頭人。鑿開東閣窗前地,分得西湖雪里春。瘦影番來新體態,疏枝猶帶舊精神。今朝伴我清吟處,不許詩懷更有塵。
花園即事呈常。唐代。趙嘏。 煙煖池塘柳覆臺,百花園里看花來。燒衣焰席三千樹,破鼻醒愁一萬杯。不肯為歌隨拍落,卻因令舞帶香回。山公仰爾延賓客,好傍春風次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