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峰邊逢立春,胡蘆河上淚沾巾。
閨中只是空相憶,不見沙場愁殺人。
題苜蓿峰寄家人。唐代。岑參。 苜蓿峰邊逢立春,胡蘆河上淚沾巾。閨中只是空相憶,不見沙場愁殺人。
苜蓿峰邊春天又已來臨,胡蘆河上不由淚下沾巾。
你在閨中只能空作思念,怎知沙場愁極出征之人!
苜蓿(mùxù)峰:玉門關外之山。峰,一作“烽”。
立春:節氣名。
胡蘆河:說法不一,似指甘肅省西部玉門關外的疏勒河。
閨中:指岑參妻子。
殺:同“煞”,極甚之義。
此詩為詩人在安西都護府任職時作,約作于天寶八載(749)。詩人在安西時,曾行役于外,至苜蓿峰,適逢立春,頓起思家念親之情而作此詩。
參考資料:
1、劉開揚.岑參詩選: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56
2、
這首詩實際上是寫給親人的一封書信,表達自己的思念,也安慰妻子的思念。
詩的前兩句照應題目“題苜蓿峰”從首宿峰寫起。春天又來到苜蓿峰、胡蘆河上。眼望邊地景物,詩人不由淚下沾巾。開始就點出邊地、點出季節?!胺辍?,實則是“又逢”,這就強調了置身邊塞已非一日?!败俎7濉?、“胡蘆河”說的都是邊地,上下兩句以互文句式作反復說明,不僅點明地點,而且它們本身又是異地景物,從而強調了與“家人”相去之遠。這一切正是觸動詩人感情的契機?!皽I沾巾”這一形象性的活動便概括了此時此地詩人的心情。至于“淚沾巾”的原因,則由下兩句來具體寫。格調是沉重的。
詩的后兩句照應題目“寄家人”寫自己的思念:妻子在家中是那樣思念征人,卻只能空然想想而己,她怎會知道沙場之上又是怎樣地令人愁腸欲斷呢?這里作者沒有直接去寫自己思念“家人”,卻去寫“家人”思念自己,而且知道“家人”是在“空思想”?!翱铡?,有徒然之意,即使思念也難以排遣;“空”,又有憑空之意,叫思念也難知沙場征人之苦。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深深理解和憐惜,也就襯托了詩人思念之苦,較之一般寫家人億征人更為深切。詩人之所以“愁”,是由于沙場征戰之苦,是由于家人思念之苦,“淚沾巾”的原因在這里也就得到了回答。身為征人的詩人理解“家人”,同時也希望“家人”理解征人,慰藉之意,關切之情,自在其中。
全詩語言樸質自然,感情真摯深切,格調蒼涼沉重,先從自己思念“家人”寫開去,又從“家人”思念自己寫攏來,結構回環,語意深長,很好地傳達了詩人愁腸百轉的心情。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新開嶺行。明代。楊慎。 廢丘關前榛莽積,新開嶺上煙嵐辟。新途古道太多岐,瞑色荒煙帶征客。岸下寒江流水碧,崖畔霜林楓葉赤。日暮畏行豺虎陌,松燈苣火投孤驛。北渚鳴鼉應遠更,南巒哀猿響終夕。
游張公善權二洞四首 其四。宋代。曾幾。 善權石狀說不盡,怪怪奇奇驚倒人。大屋脩廊巖下路,凄風冷雨洞中春。
雜詩 其二。清代。鄒堯廷。 巖疆數十里,良楛各異族。地連潁與毫,獷悍習成俗。頗聞道旁言,謂我少嚴酷。撫心良自慚,十載負民牧。一邑如一家,痛癢關骨肉。如何治子弟,忍事日鞭撲。秋霜豈不威,未若春風燠。頹習詎難移,惜無仁者術。
登天安門城樓。近現代。陳仁德。 揮手憑欄意氣橫,狂飆浩蕩掃神京。只今惟有寒鴉噪,曾伴樓頭萬歲聲。
踏莎行 其一。清代。程頌萬。 柳外斜陽,花間斷夢。心情病酒芳寒重。雕闌六曲有人憑,蒼苔暗補閑階空。癡絕蜂忙,嬌回鶯哢。憐伊倩影凌波送。巧持紈扇索題詩,回頭半露釵梁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