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年少時,高視隘八荒。惟思涉險道,誰能戒垂堂。
南轅與北軌,所歷何杳茫。一旦十年后,盡化爭戰場。
豈無英雄士,幾人歸北邙。撫此重長嘆,壯志失軒昂。
斂退就衡宇,蹙蹙守一方。往事且棄置,身在亦奚傷。
和陶淵明擬古九首 其四。元代。戴良。 我昔年少時,高視隘八荒。惟思涉險道,誰能戒垂堂。南轅與北軌,所歷何杳茫。一旦十年后,盡化爭戰場。豈無英雄士,幾人歸北邙。撫此重長嘆,壯志失軒昂。斂退就衡宇,蹙蹙守一方。往事且棄置,身在亦奚傷。
(1317—1383)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云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于黃、柳貫、吳萊。學詩于余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后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為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戴良。 (1317—1383)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云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于黃、柳貫、吳萊。學詩于余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后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為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賦西漢。唐代。魏徵。 受降臨軹道,爭長趣鴻門。驅傳渭橋上,觀兵細柳屯。夜宴經柏谷,朝游出杜原。終藉叔孫禮,方知皇帝尊。
枕煙亭聽白三琵琶 其一。清代。鄧漢儀。 白狼山下白三郎,酒后偏能說戰場。颯颯悲風飄瓦礫,座間人似到昆陽。
盤谷八詠 其一 雞山曉色。。劉璟。 何年天星下,化此金雞峰。峨冠聳危石,翠羽森長松。旋如展翎翅,峙如決雌雄。初瞰接曙色,姿味多奇蹤。雖無司晨唱,晦明若先容。誰將翚飛搆,來此披蒙茸。臨窗契玄理,晤言懷宋宗。
寓淮北行府呈公相。明代。唐之淳。 府第雄深出圣裁,濠城北面接魚臺。恩波正比淮流遠,瑞靄多從禁國來。周室藩邦基百世,漢家戚里近三臺。金魚玉帶親調膳,日對南山舉壽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