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茫茫遂物情,雉子班兮在林坰,心懷耿介飛且鳴。
扇綺翼,振錦膺。
文章盡稱麗,意氣自多驚。
我寧帶箭死榛莽,不肯為裘奉圣明。
韓信烹漢鼎,仲由醢衛庭。
智勇難并立,賢愚每相傾。
宜哉避世士,往從雉子逃其形。
雉子班。元代。戴良。 天地茫茫遂物情,雉子班兮在林坰,心懷耿介飛且鳴。扇綺翼,振錦膺。文章盡稱麗,意氣自多驚。我寧帶箭死榛莽,不肯為裘奉圣明。韓信烹漢鼎,仲由醢衛庭。智勇難并立,賢愚每相傾。宜哉避世士,往從雉子逃其形。
(1317—1383)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云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于黃、柳貫、吳萊。學詩于余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后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為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戴良。 (1317—1383)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云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于黃、柳貫、吳萊。學詩于余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后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為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送張靜峰年兄赴河南別駕二首 其一。明代。于慎行。 十年南省客,半刺領東周。馬向雪中去,人稱洛下游。關河三輔道,云物二陵秋。別思還蕭索,寒塘水自流。
夜聞洛濱吹笙。唐代。張仲素。 王子千年后,笙音五夜聞。逶迤繞清洛,斷續下仙云。泄泄飄難定,啾啾曲未分。松風助幽律,波月動輕文。鳳管聽何遠,鸞聲若在群。暗空思羽蓋,馀氣自氛氳。
慈湖中流遇大風舟危甚食時風止游靈巖寺。宋代。張耒。 心悸西江浪似山,眼明僧舍一窗閑。從今要見廬山面,畫作屏風靜處看。
贛州豐樂長老惠宣寫予真戲贊時年七十三。宋代。周必大。 少年日醉郁孤臺,鼎立三禪屢往來。豪氣雖存誰復識,形容變盡鬢皚皚。